目前,上海有近40万农民工子女,162所同住农民工子女学校。从2008年开始,市政府准备用3年时间全部取消农民工学校,一半学生就读公办学校,一半就读同住农民工子女学校,后者纳入市教委民办学校管理序列。转入民办学校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由政府补贴每人每年2000元。
同时,市慈善基金会也已出资500多万元资助这些学校。2009、2010年暑假,市慈善基金会以资助社会慈善公益项目方式,共出资20万元培训这些学校的管理人员。这里是奉贤区曙光小学沈建茂老师讲述:一个乡村教师眼中的“校园危机”。
养成教育规矩从举手发言开始
2003年,我21岁,成了曙光小学一名教师。在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之前,我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我没有去做职业木匠或者建筑工程师,而是选择教师,纯粹是机缘巧合。
如今,我是这所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的教导主任———其实,也就是一名乡村教师,因为,我们的校园过去就是一所村办学校。做一名乡村教师,我还是蛮喜欢的,否则,我怎么会坚持这么多年?
孟子说最惬意的事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老人家的志向很远大,我们不敢有这个奢望;但做老师的,把自己的学生教育得有模有样,无论走到哪里,往那儿一站,都透着“精气神”,这就算教育成功了。我们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在我们学校,很多孩子很多年里不是在家里做“留守儿童”,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颠沛流离,难免没规矩,少秩序,一些班级甚至乱得连老师都进不了课堂。这就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秩序危机”。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教育”———教养,必须补课。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干什么都讲究中规中矩,我们的“养成教育”就是从举手发言开始的。要发言,就请举右手,前臂与桌面垂直,五指并拢,等候老师点名。发言有发言的规矩,阅读也有阅读的规矩,阅读时,课本要与桌面成45度角。不止这些,就连文具盒怎么摆放,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我们这不是“小题大做”,孩子们的教养就得靠这么“渗透”。这种教养,会让他们在明天受益。
校园安全明天来临前拦截“意外”
这些年,在我们的校园里,没有发生过一起意外伤害和公共安全事故。我一直都相信: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怎么办?我们就在明天来临之前,用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阻止意外进入校园。
有一阵子,不少地方都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于是,除了保安看守学校大门,校长和我每天都要提前到校,花10分钟巡视校园。学校不大,巡视下来只要10分钟,看了,就安心了。
汶川地震后,我们学校每周都有逃生演习。只要警报铃声响起,老师学生都会从教室里有序撤退。我不知道,如果真的发生了大地震,孩子们是否还能这么沉着应对。但无论如何,做老师的不能不向学生们灌输“危机意识”,然后才是应对危机的本领和技巧。
技巧的传授其实也不复杂,我们请了消防专家来传道授业解惑,就很管用。而且,我们还发动广大家长参与安全教育,特别是在暑假,告家长书会让孩子们留心暑期安全。
教师流失让教师有美好职业前途
如今,我们学校有600名学生,26名任课教师,他们90%以上都在30岁以下。老师们很年轻,家都在外地,每月收入不足2000元,租房花费400-500元,再支付通信交通水电煤气费,1年下来,他们几乎没有结余。收入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很纠结:在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这些拥有职业资格的年轻教师无法参与职称评定,他们看不到职业前途。
他们大多都出身师范,选择做老师,是职业理想使然,但现实的困境让他们疑虑:我们究竟怎么才能体面执业?
于是,每年都会有1/4的青年骨干教师从我们这里流失———这几乎是所有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最大的“危机”。
我还担任学校工会主席,面对这些青年教师,我想让他们有更美好的职业前途,想让我们的职业变得体面,可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希望,政府能为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职业素质的提高;同时,给予他们精神激励———上海可否设立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优秀教师奖,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会让这种职业身份更有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