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放眼教育腐败之乱象,强制补课太小儿科

--------------------------------------------------------------------------------
点击次数:2257  发布时间:2011-7-18 9:14:15

   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猴子同样精。据太原晚报报道,太原市一些初中教师“改头换面”搞有偿家教,教师藏身培训机构,让学生假期去自己的补课。而本人所在城市某些高级中学的做法如出一辙,要学生暑假到某一培训学校去上本校老师兼的课,不去补课的学生家长须到学校说明情况。
  
  教师隐身补课是学校应对教育部门“禁补令”的又一变招。值得玩味的是,在一个城市,强制补课涉及成千上万的学生,这么大动静能在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眼皮底下进行,只能说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是个“睁眼瞎”。学校以实际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大隐隐于市”。更值得思考的是,强制补课不像一般违规行为有所忌惮,而是半公开的进行。只要思维正常,应能意识到此举会引起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反感,但学校和教师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显示教育腐败基本无所顾忌。
  
  放眼教育腐败之乱象,靠辛苦赚点强制补课的碎银子就显得很小儿科。本人所在的城市存在这样的潜规则:教职工子女无须凭成绩就直升当地一流示范高中,某所全国著名重点大学降低40分录取本校职工子女。出于“乌鸦都黑”、“猴子都精”的判断,此类现象应不只此地才有。还有高招中的“点招”、名牌大学卖贴牌费等,虽广为社会所诟病,学校就敢这么做。
  
  在《教育法》昭明教育公共性及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之下,恶的教育政策和潜规则依然如此招摇于市。高招中的“点招”就是明码标价为高校牟利,并演变为以金钱为基础的权力关系的“过招”,成为教育腐败活生生的展品。卖了5%招生名额的“点招”费还不够,名校还要卖贴牌费。也有些善意的教育改革,却因操作程序的不透明和监督不力,变成了权力寻租的“黑洞”。中招、高招中加分政策本是改变“分数论”、体现素质教育的一项制度设计,现在就已猫腻遍野。
  
  把教育腐败和其他公权力腐败的方式作一比较,就会发现教育腐败最为寡廉鲜耻。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舆论监督越来越强的当下,一些公权力受到广泛的监督和制约,腐败行为虽难以杜绝,但毕竟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不敢唐而皇之。比如,一般的行政机关已不敢把子女直进父母所在机关、在招录公务员中降低分数招录自己的子女当潜规则。但学校就敢明目张胆地的享拥特权,让游戏规则游刃于社会公平法则之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身言不正,甚而腐败徇私,比一般行业腐败影响更为恶劣。不仅污染了社会法治环境,其对公平原则的践踏和社会良序的僭越,对金钱、权力和关系价值的张扬,让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青少年受害无穷,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成为空洞说教。
  
  教育腐败大戏小曲连续不断地昭然于世,给我们的教训是,决不能因出于对为师者的传统尊重,而对教育腐败多一点宽容。事实证明,依靠教育管理部门来对教育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和拨乱反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有些不良之策就是出自教育管理部门。所以,媒体应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舆论监督,司法机关应加大对教育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监察机关应加强对教育管理活动的监督,才是遏制教育腐败的标准答案。
 


—— 信息源自: 红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