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就业率为何拉不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声望

--------------------------------------------------------------------------------
点击次数:2149  发布时间:2011-7-16 9:53:15

 

  2009年9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5.77%,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5%。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已超1000万人,在校生逾300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已经实现。

  改革开放30年来,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发展,不断壮大。截至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310多万人,在校生900多万人。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职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分别是95.6%(2006年)、96.08%(2007年)、95.77%(2008年)。与此相对的是,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却落后了。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平均就业率仅为70%,比同期中职就业率低25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高就业率背后的优势到底在哪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职业教育优势有三:

  一是我国职业人才缺口较大,市场供需不平衡。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结构,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具有中专、职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然后是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低技能劳动力;再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无技能、高龄劳动力。这三种劳动力占市场比例约为30%∶30%∶40%。而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三种需求的比例约为50%∶40%∶10%。

  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就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前表示的那样:“从总需求上讲,我国确实缺乏技能型人才。”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至2665万人。

  二是国家的大力扶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介绍,中央财政从2005年开始,拿出1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2000个用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同时,国家还计划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拿出近180亿元,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说,目前约90%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

  三是天然的就业优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核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多学校遵循“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学生毕业后进可升学,退能就业,选择灵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职业教育的前景表示乐观。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在7月29日的《光明日报》撰文说,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无形中被降格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时下很多人认为,既然初中毕业后是打工,中职毕业后同样是打工,而且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那三年职业教育简直是浪费时间。

  可见,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彻底改变,高就业率背后还有隐忧。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职业教育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河南省某技校学生就曾感慨,即使职业教育就业率再高,也总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此外,优秀技工工作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社会地位也不尽如人意。“这样下去,职业教育怎么能健康发展?”

  其次是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有山东省沿海地区某技校教师指出,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很多人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都不强,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现在不少授课老师还是书本中来、口头上去,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学开车,搞电焊,病虫预防等,这不是很荒谬吗?”

  职业教育的隐忧还体现在招生混乱上,国家监管力度不够。湖北郧县某中学学生曾表示,不少职业学校为抢生源,搞有偿招生,招一名学生就给学生所在中学几百元“好处费”。有的地方甚至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只允许学生在县辖区内的职业中专就读。有的地方还用行政手段,给学校下达“指标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实行“考评一票否决”。“这样的职业教育真发人深思。国家应当在职业教育的规范、监督、管理上下工夫,不要把巨大的投入白白浪费了!”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带来不小压力,于是各国均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希望能够借助职业教育的天生就业优势,提升就业率。其中,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拥有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学生在读完小学后,会根据父母意见及自己的成绩、潜能、个性和爱好等综合评价,分别进入职业预科学校、实科中学(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类型,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编者注)、文科中学或综合学校。与中国不同,德国拥有重技术的职业教育氛围,学生不会因上职业学校抬不起头,于是很多德国学生很乐意选择职业学校。

  为此,不少专家建议政府注意引导舆论,建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并缩小职业间的差距,提高劳动者和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从而改变社会对“蓝领”人才根深蒂固的偏见。同时还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从管理、师资、投入、生源等方面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让职业教育真正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弱势教育走向主流教育。

 


—— 信息源自:中青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