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招生“掐架” 教育功利化害苦学生

--------------------------------------------------------------------------------
点击次数:3458  发布时间:2011-7-5 8:30:56

     大学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学校还在,学生没了。这或将成为十几年后中国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但中国大学貌似还活不明白,在优质生源逐渐流向海外之时,我们却窝里斗的正热闹。

  自清末民初起,出国留洋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莫大的愿望,推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杰出人才大多都有留洋背景,这条“崇洋媚外”的历史轨迹建国后也未曾间断,然留洋者毕竟少数,笔者认为将优秀学子挡在国内不外乎三关:一为经济关,海外留学动辄几十万的学费并非中国大多数家庭可承受;二为语言关,尤其对英语较差的理工科学生而言,直接决定其是否能申请西方学校;三为思想关,子曰“父母在不远游”,考虑到独生子女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复兴,一方面出于思念或担心安全问题,父母不舍得让唯一的儿女出国,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恋家情绪高,也未见得会主动出国。

  但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笔者认为这三关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被突破。首先,政府改革已向民生倾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成为重要目标,一方面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购买力逐渐增强,再加之近年来银行对留学贷款的青睐,综上因素,中国将有更多家庭能负担子女留学费用;其次,由于新一代父母的学历普遍提高且更加重视子女教育,“90后”、“千禧后”从咿咿学语伊始就接触西语,其英语水平将超过目前中学生水平(中学英语教材难度逐渐提升是最好的证明),语言关也将被突破;最后,“70后”、“80后”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接触较多的西方文化,思想较为开放,中国传统家庭观念或将继续淡化,会有更多父母鼓励子女留学。

  综上所言,一旦这三关被突破,大批优秀高中生将流向国外读书,虽然国内高校也偶有进入全球百强高校名单,但相较于西方优越的学术氛围、生活环境、就业前景等,国内高校的吸引力将变得越来越低,即使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也难免“失生”。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为争夺生源掐架,复旦与交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细看媒体报道堪比谍战片,与此同时,学术抄袭、教授雇凶、大学冠名、校友财富榜等被媒体炒得火热,高校新闻娱乐化、暴力化,处在改革暴风眼中的南科大更是内忧外患、如履薄冰,在如此环境中国内高校又岂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这就如同在欧美国家忙于品牌研发和技术升级之时,国内部分企业还在为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斗的昏天黑地,而等到中国履行WT0规则放开市场后,这些闹腾的厉害的企业很可能会因质量低服务差而歇菜。

  以上所言并非危言耸听。2011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而国内高校2011年该考招生计划仍然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开始“井喷”。这一正一反、一增一减的最终结果将如某媒体所预言: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由此笔者也可预测,中国优秀高中生会随着上述三关的突破而出现大幅外流,届时高素质人才流失和生源不足将围攻国内高校,大学教育或将失去活力,进而大学运营危机、银行信贷危机等或将陆续显现。

  高等教育已处内忧外患之年,国内高校必须慎思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以吸引即将离去的优秀人才,而不是窝在家里掐架,给全社会看笑话。
 


—— 信息源自:华声在线(长沙)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