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十个问题的思考

--------------------------------------------------------------------------------
点击次数:2209  发布时间:2011-7-4 11:19: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尤其是1999年扩招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提前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6.8%,发展到2002年的15%,至今已达到26.5%。各类高校有3000多所,在校大学生逾30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教育阶段,不仅是量的飞跃,而且是质的飞跃,管理的飞跃。我们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都应陏之而变,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10个热点问题正是转型过程中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对这10个问题谈点个人管窥之见,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思考一:中国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学吗?

  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庄严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后来被称之为“985工程”大学。顾名思义,“若干所”是指十所以内,起先说是两所,后来逐步增加,现在共有“985工程”大学39所,加之部委属院校中重点大学共45所。从中国的国情看,建设“若干所”研究型的一流大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主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从事高水平原创性科学研究。从国外情况看,80%的一流高级人才都是毕业于少数的一流大学(如美国在一、二十所以内),可见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性的大师级人才,因此有必要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扶持这些大学,包括精英人才集聚、经费集中投入,把一些一流的科研中心、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在这些大学,尽快让他们成长、发展。每年的经费投入不是几个亿,而是几十亿、几百亿元,让这些大学有实力到全世界招聘最优秀的人才,购置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承接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攻关项目,培养最优秀的人才。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要大力提高这些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从事教学、科研和育人的工作。对这些大学的考核应着重于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两方面,不可只重视出成果不重视出人才。

  然而我国要办三、四十所研究型大学是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有“若干所”最多十几所即可,大多数“985”高校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为我国目前最缺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如果把我国人才结构形容为“金字塔”,由“塔顶”、“塔身”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塔顶”是指尖端人才、决策人才、创造性人才,是少量的;“塔身”是承前启后的高端人才、高管人才、组织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塔基”人才,就是第一线科技人才、操作人才,要有较强的技能,这类人才需求量最大。我国目前人才结构的现状犹如“失衡的金字塔”,即“塔基坚实、塔身断层、塔顶不全”,尤其缺乏“塔身”人才——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已构建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类高校应正确定位,合理分工,大多数一般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主要培养“培基”人才,大多数“985”和“211”高校,主要培养“塔身”人才,“塔顶”人才主要由少量的研究型大学承担。这类“学术研究型大学”,以学科型组织为主体,追求学科与专业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关注研究成果。建议将现有的45所“985”高校重新定位,合理分工,保留少部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科,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而把大多数“985”大学和“211”大学转为应用型和创业型大学,改变以学科发展为中心,以获取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办学模式,走创业型之路,主动与企业结合,互相参与,合作办学,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真正的高水平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企业里、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成长起来的,因此,高校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构建创业型大学。

  如何把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的沃里克大学,荷兰的特兰特大学,日本的筑波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等,都是创业研究型大学。其共同特点是:(1)与经济社会结合紧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崇尚解决现实问题,以发展高科技、催生新产业为目标,与政府、企业、社会建立紧密的新型合作关系,资金来源多元化,经费充足。(2)从学科型组织向创业型组织转型。学校具有企业特征,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构建跨学科组织,与企业界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联合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联合培养人才,运行技术转让,开办衍生企业。(3)创业型大学注重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让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学习,面向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和多元化的创业活动。“大学里的发明一般都是来自学生而非直接来自教授,作为教师、教授们提供指导和资源,但实际的工作和想法通常来自学生。”由此可见,创业型大学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教学、科研、创业三结合中培养和造就了拔尖创新人才。

  我国重点大学应参照国外创业型大学模式,紧密与经济、企业、社会结合,走出仅围绕学科专业、高深知识研究的“象牙塔”。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如果将三分之二现有的“985”大学及大多数“211”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在教师带领下,让大学生、研究生在创业环境中、在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的服务中,担当起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有助于成为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

 


—— 信息源自:东方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