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金华一所中学的教师,年过不惑,在学校里算是骨干吧,分担的工作蛮多,教出的学生少说也以千计了。可偏偏自己的儿子没教好,去年成了落榜生。
自己是知识分子,总不能让儿子高中毕业就走向社会吧?!于是就开始张罗给他找个读书的地方。在成教与自考之间权衡了一下,决定让他去读自考,毕竟自考文凭社会认可度比较高。
接下来就是择校,儿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金华,也没离开过父母的视线。这次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就是去哪个城市?孩子母亲希望在金华读书,我比较倾向于让他去别的城市,独立一点,锻炼一下;征求儿子的意见,他也希望离开金华,别再让父母一直管着。
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让他离开金华,又充分照顾他母亲的想法,选择了杭州。一则杭州毕竟是省会,有很好的外围环境;二则杭州离金华不远,可以经常去探望,儿子也可以经常回家。
杭州的自考院校不少,有名气的并不多,经过斟酌选择了浙江三联专修学院,当时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办学时间长、独立的自考院校、管理比较严格。
去年八月底抽时间把儿子送到了三联学院,对三联学院的第一印象蛮不错的。校舍宽敞明亮,老师同学热情,特别是管宿舍的生活老师忙上忙下,告诉我们吃、住、喝、用等生活方面的各种事情,还帮助整理铺盖和行李,忙得满头大汗,让我很感动。入学手续简便快捷,比我读大学时还简便,是我意料之外的。回来后我心里有种踏实感,也给儿子母亲介绍了学校一些情况,把儿子放在三联读书她也放心。
由于牵挂儿子,多次在双休日去杭州,到三联学院探望。又因为自己是中学教师,与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多次交谈,对三联学院的各个方面都逐步了解了。
原来三联学院实行“双班主任制”,一个是学习班主任,专门负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辅导督促;一个是生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生生活休息方面的督促检查。他们有一套严格而细致的管理制度,难怪第一次送儿子到三联报到入学时,生活老师忙得不亦乐乎,这除了老师们的责任心强外,还与学校严格的内部管理有关。
有一次,11月份自考统考结束后,我爬上五号楼4楼找老师问儿子的成绩,老师详细地告诉我查成绩可以上省教育考试网或打电话查询,接着带我到一号楼3楼教务科详细查看了儿子的成绩,那次儿子所在班成绩很好,100%的课程和100%的学生都合格了,这给了我儿子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也给了我极大的慰藉,也让我更加关注这所学校。
我知道,三联学院的教学和晚自修抓得很好,几乎无人缺席,每次统考,都会有三四十个浙江省自考单科状元,自考通过率在全省排前,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一次性毕业的学生由一千多名,300多门课程班级合格率在80%以上,这是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也是一般的自考学校难以达到的。
去三联的次数多了,也认识了一些老师和员工,还跟胡正校长打过两次招呼,他肯定对我没印象了。一次,我手里提着东西,从超市出来,迎面看胡校长走来,我问候了一声,他也回应了一句,就匆匆离开了。还有一次是在行政楼楼道上,我打了个招呼,便擦肩而过了,他可能当我是普通员工,也就没在意。胡校长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穿着朴实,话语不多,有头脑有魄力。
我还了解到,三联学院有19年的办学历史,有上万人的规模,这在浙江省是首屈一指的。我想,没有好的领导,没有好的管理,没有好的质量,没有好的设施,是不可能办成这么长的历史,是不可能办成这么大的规模的。我在西科园学校食堂吃过几次饭,两个食堂宽大整洁,就餐有序,非常卫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学院还在杭州市文二路、古翠路各买下了一层楼盘,做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据了解,杭州市所有的自考学校几乎都是租赁校舍的,三联学校租赁的西科园校区,通过上千万的投入改造,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标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都有区分且基本达标,消防、安保等设施一应俱全,有消防栓、灭火器、喷淋系统,有探头、巡逻、监控系统,我看是很正规的。
三联学院还有党组织,三联学院党委是杭州市教育局党委批准归属教育系统的首家民办高教自考院校党委,业余党校每年培训学生800余人,每年发展党员80余名,在职教职工党员和在校学生党员数量都领先于同类院校。我也很希望儿子在校期间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还有一点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有一本刊物叫《自考大学生》,每年出刊四五期,已经办了十几年,出刊70期。里面内容很多,有老师的文章,也有学生的习作,有研讨性的论文,也有文学作品。据说,好多老师和学生的文章都被国家正式刊物采用了,有校长和老师的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论文在全国引起了震动,被中央领导所重视。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良好的校风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每年的夏季招生期间,都会有一些恶意攻击三联学院的信息出现在网上,混淆考生家长的视听,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更作为三联学院的一名学生家长,我真的很气愤,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把一个真实的浙江三联专修学院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擦亮眼睛、看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