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高考志愿填报模拟软件”在考生间流行开来。考生只需输入高考分数、排名等信息,软件便自动“算”出考生可能被录取的院校。
对此,专家提醒说,志愿填报软件极可能“靠不住”,家长和考生应谨慎对待。
两款软件 互相矛盾
近日,结束高考的厦门一文科考生小黎及其家长,为填报志愿一事万分纠结。表姐提醒她,目前,一些知名网站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模拟软件”的下载服务,“可以帮你轻松填志愿”。
“上网一查,我发现这种软件还要付费,便宜的80元,贵的售价高达两三百元,而且仅有3—5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小黎说。但为了更有把握地填报志愿,她买了一款售价150元的软件。
然而,测验结果令小黎很是失望。“软件推荐了整整53所高校,却不推荐可供选择的专业。”小黎说。最终还得由她来琢磨该报的院校和专业,“感觉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花了‘冤枉钱’”。
随后的遭遇令小黎更加郁闷。她的同学买了一款名为“志愿通”的志愿填报模拟软件,小黎借机一试,惊讶地发现,该软件只帮她推荐24所院校。值得一提的是,两款软件所推荐的前三所院校竟各不相同!
“同一个考生资料,不同的软件竟推荐填报不同的志愿,让人不知该信谁的?”小黎愤愤地说。
不能全信 别被误导
记者调查发现,除付费软件外,一些教育类网站还提供免费的“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参考系统”。同时,淘宝网和市场上的一些书店、文具店也出售 “志愿通”、“升学通”等相关软件,售价最高约为300元。
对此,集美大学社会学系温教授表示,志愿填报软件极可能“靠不住”。“有的考生还没开始填报志愿,怎么可能知道别人会填报哪所学校?是否会出现扎堆现象?院校是否会爆‘热门冷门’等等?”
故温教授建议,考生应综合考虑填报志愿的因素,如兴趣爱好、高校招生计划等。最好从老师、省招办和各院校官方招生部门等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保证准确地填报志愿。
一位高三老师也说,这些填报志愿的软件不能完全相信。因为,每年高考的录取形势都不一样,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也有浮动。填报志愿的软件虽然是以历年的分数线数据为基础来进行分析的,但它却不能反映新一年的变化,有一定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