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按大类招生防专业冷热不均

--------------------------------------------------------------------------------
点击次数:2572  发布时间:2011-6-2 6:41:53

 

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现象随处可见 各高校减少专业细分

  时钟滴答,再过5天,就要进入高考考场了,时慧还在高复班的教室里挑灯夜战,她即将第二次走进高考考场。去年,她的考分不算高,虽然也进了名校,但只能调剂到她不喜欢的“冷门”专业,于是,她选择退学重新高考。像时慧这样为了进入心仪的专业退学再高考的现象并不罕见。

  金融经济依旧热门

  “热门”专业一直受部分家长和考生顶礼膜拜。目前,依旧比较“热门”的专业有金融、经济、管理等,一些涉外的专业更是“热”上加“热”。

  每年的招生咨询会上,“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这类问题出现频率很高。对此,很多高校招办的老师都没法给出答案。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热门”或“冷门”专业。

  上海财大招办主任魏立东表示,招生时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表明就业时也热门。专业“热”与“冷”,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物流、贸易等专业的就业一直不错,金融危机之后,这类专业的学生一时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就业时多不考虑专业

  每年的高考季,也是应届毕业生们离校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的季节,然而,有多少人的Offer跟自己奋斗了四年的学术专业完全对口呢?学理工科的去做了文案,学语言的去做了会计……

  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的2010年上海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调查表明,有61%的研究生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并未将“专业对口”作为考虑因素。根据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反馈,博士生和硕士生“专业不对口”的比例分别为33%和29%。该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任汪歙萍认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者之间对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巨大落差,造成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现象的普遍存在。

  复旦正探索通识教育

  为了减轻高考生选错专业或是被调剂进不喜欢专业的风险,高校也在进行改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进行大类招生和大平台培养,减少专业的细分,并通过转专业等方式,让更多考生能够进入心仪的专业。

  2011年,复旦大学就合并和新增了6个大类(含33个专业)招生。复旦正在探索建立本科生院,进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

  今年,上海大学也将实行大类招生。华东师范大学则开始部分本科专业按大类招收。华东理工今年则首次设置了“新生专业交换”和“一、二年级在校生双向选择转专业”平台。

 


—— 信息源自:早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