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三大误区

--------------------------------------------------------------------------------
点击次数:3933  发布时间:2011-6-1 6:30:45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青少年问题占了将近一半。通过咨询,我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跟他们的原生态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家庭教育存在的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已经毁掉了他们的幸福。俗话说,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归纳总结父母教育中的典型误区:

一、性教育的误区

       很多父母要么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就谈“性”色变,对性的问题极力回避和排斥。但实际上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性教育方式。

        比如2-5岁的孩子,常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只能蹲着尿尿”等问题,有些父母往往会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答。这样的态度不仅失去了最佳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相反还会让孩子对性开始回避和掩饰,觉得“性是肮脏的”。

        这个时期会有一些男孩女孩会互相观察抚摸彼此的性器官,这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性的好奇,实际上并没有性的方面的欲望。如果大人们不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男女之间的差别,而只是粗暴地打断他们,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严重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婚恋情感和人际交往。我做过一个案例,有个女孩子27岁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敢和男孩子交往,总是极力逃避男孩子的亲近。原因呢很简单,父母在她小时候总是教育她不能早恋,不能跟男孩子有过多的交往,导致现在整个的人际关系都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她又有着这种需求,所以就很矛盾,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最终导致了抑郁。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夫妻之间的亲热要避免被孩子看到,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这些,但研究发现,人能够清楚记得自己一两岁时的事情,他们当时可能确实不懂,但进入青春期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性方面的知识,就会联想到这些事情,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性的认知。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佳的性教育指导者。在孩子心里,有了问题就应该去求助父母,如果父母回避这些问题或者引导不当,实际上就是在迫使孩子通过不良读物或其他途径搜集零星不全的性知识,导致对性的认知出现偏差,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个性教育的误区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特别溺爱而放纵,二是过分期望而压制。

        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委屈,所有事情都包办了,宁肯自己受累也不让孩子遭罪,只要孩子顺心随他怎样去做。问题在于,这样的孩子就一定幸福吗?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学着生活学着自理,走向社会后无法承受任何挫折,遇到事情就把问题抛给父母。这时父母往往会抱怨孩子不懂事、不会做人、不知道体谅父母,而孩子呢,却会觉得父母唠叨、管得多、不遂自己的意。——他们已经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顺着自己,应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一提起来现在的孩子,就觉得他们不懂感恩,以自己为中心,根源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们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其他孩子强,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了圆爸爸妈妈“上大学”的梦,为了不叫父母在人前“没面子”,家里的书桌变成了课桌,温暖的家庭变成了严肃的课堂。父母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认为好的爱好与技长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一位年轻妈妈,领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来咨询,她问专家,她的女儿为什么这么瘦?专家一问才知道,这个小女孩一个周日要上三个“兴趣班”: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小女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结论:孩子太累了。

         有些父母会觉得委屈,爱和期望不对吗?对,可是爱和期望的方式出了问题!孩子看书看累了,想出去玩一玩,妈妈会说:“没出息,傻玩能考上大学?没有文凭,怎么找工作?”孩子想看看动画片,妈妈的脸拉得老长,“不行,全家人为你都不看电视了,你还好意思看?”就这样,在期望孩子成才出类拔萃的统一调度下,全家人始终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整天做事轻手轻脚,说话小声小气。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非要孩子爬上象牙塔尖不可。一天两天,孩子认了;一个月两个月,孩子忍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压、压、压,终于悲剧在孩子身上发生了:离家出走,厌学厌世、恋爱过早性行为打架偷盗等各种反叛、对抗行为,抑郁强迫躁狂等各类精神类问题此起彼伏。

三、品德教育的误区

           教育很多时候不是滔滔不绝的理论,而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父母在日常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都可能在单位跟同事发生不愉快,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很多人并不是客观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而是在家里辱骂对方,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他已经学会了仇恨而抛弃了竞争;父母看见街角的乞丐就匆匆走过,对孩子说他们都是骗人的,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就装作没看见牢牢关住自家的房门,别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他已经学会了自私而抛弃了爱心;孩子说实话拿家里的钱买糖吃,结果挨了一顿打,说谎话称学校要收钱而免除了皮肉之苦,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他已经学会了撒谎而抛弃了诚实……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到底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么满足庄稼的需要?不同的庄稼不同的种法。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一些父母却一味指责孩子,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这也是我最后要说的,家庭教育的误区来自哪里?做父母的曾经是小孩子,现在的青少年将来也是要做父母的,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些问题?只要找到并解决这个根源,才能消除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培养孩子真正的长大成人!

 


—— 信息源自::搜狐社区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