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相应的变革。”綦江中学校长刘玉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时说。
綦江中学的新课改从3个方面入手:改课程,必修课加选修课,让学生从小学会思考,对人生进行规划;改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会自主探究、团结合作;改评价体系,全面完整的评价学生,给予学生成长过程新的指导,让学生的成长更加精彩。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点拨、引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新课程的核心在课堂,要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就要从课堂这一关键阵地开始改变。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促进教与学的改变,促进教育本质的回归,我们抓住了课堂这一核心大做文章,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
刘玉才认为,传统的课堂要求老师把知识体系搞清楚就可以了,上课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而“问题式课堂”则要求把知识变成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
高效的“问题式课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问题,在教师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找到了一个有机的结合点,师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生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很多人问我,为何要大刀阔斧的搞课改。我认为,这是基于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把新课改实施得更成熟,才能更加充实学校内涵、武装学生头脑,回归教育本质,为学生精彩未来奠基。”刘玉才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