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有云,任督通则百脉皆通;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就意味着脱胎换骨,武功突飞猛进。
如果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比作任督二脉,则二者相通才能保证校园足球真正有出头之日。
“校园足球”经多年发展虽有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尚有差距。原因在哪?在于足球项目体教结合多年来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如何合作,如何划分权责?
足球从娃娃抓起说了很多年,但是,校园足球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由于升学率的压力,中、小学一般体育活动的时间尚且难以保证,更何况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的足球呢?
同时,体育教师教足球不纳入教育学时、与职称评审不挂钩、没有补贴、足球不纳入体育课意外伤害保险、缺乏专业足球教师……由此,体育教师教足球的热情也难以得到保障。
浙江省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相应政策:凡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教师培训班的体育教师(教练),经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证书,并按相应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体育教师(教练)若获得亚足联和中国足协颁发的A、B、C、D级足球教练员证书的,应纳入职称评审条件,在评定职称时应和其他学科获得的技术等级相同对待;省级布局城市定点学校和其他城市试点学校,所有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均有保险;将退役足球运动员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考核的甚至可聘为正式教师。
浙江一度被称为“足球沙漠”,但它却在校园足球上走出了胆魄,上述政策的出台是教育部门在发展校园足球问题上迈出的一大步,也是符合实际和发展规律的。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解释:学生的体育健康指数比高考成绩还重要;参与校园足球比比赛本身更重要,营造足球文化才是校园足球的基础。
浙江的做法或将成为一个样板,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类似政策,真正扶持校园足球发展。
浙江的政策能够解决当地部分实际问题,但从校园足球的大环境来看,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尚未消除、社会对校园足球理念的认识依然不够、经费不足、各级足球专业人才缺乏。校园足球真正要拨云见日尚需相关部门、从业者携手前行,尚需社会各界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