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国际高中已经突破百家,仅北京开设的各类国际班、国际高中就超过20家。 “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家长,特别是中考生家长关注的热点。
国际化人才:
优势在于“中国化”
数据显示,超过4成的国内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读本科,连续两年下降的高考人数也能作为这一趋势的佐证。在本科留学热潮的驱使下,很多家长将目光转而投向国际高中或公立高中的国际课程班,目标直指出国。
“从中国走出去的人才,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中国化’。”王鹏校长说,一个中国学生如果只会英语,把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撇到一边,则很难走到比较高的境界。因为,他其实跟国外的学生没有差异。换句话说,中国学生要保持国际化竞争力,首先得差异化、中国化。新东方国际高中没有完全引进国外的课程体系,坚持打造“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教育”,正是出于这个初衷。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拓国际化的视野,帮助他们做好“零距离”衔接到国外教育的各项准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
国际化教育:
选定目标合理取舍
目前,可供选择的国际课程种类繁多,家长和学生该如何取舍?王鹏校长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两看”:一看目标国家。去美国就要学习针对美国的课程,去英国就要学习针对英国的课程。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就读A-LEVEL课程的学生,却要到美国留学,结果白白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和精力,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所以,选准目标国家就不要反复“摇摆”。二看课程体系,只有教学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德育体系健全,才能让孩子既顺利通过考试,又能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同时,他还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课程时,还要重视后端“出口”,学校是否有足够强大的申请团队,同样关系着孩子能否顺利衔接到令人满意的国外大学。
国际化高中:
践行人才培养五大使命
“在学校成立之初,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就对国高赋予了五大使命:保留中国教育中的优秀元素,引入西方教育中的合理要素,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同情心、价值观和世界观。”王鹏校长说,新东方国际高中没有全盘引进国外的高中课程、大学衔接课程,目的就是为了保留中国教育中优秀的元素。一是把数理化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功底给学生建立起来,另外就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培养或熏陶。为此,新东方国际高中从德育教育到选修课的设置、研究性教学,再到社团活动,都在全面践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五大使命。让一批批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具备国际化竞争潜力的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