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紧密结合先进民族文化 创新基层党员宣传教育

--------------------------------------------------------------------------------
点击次数:2555  发布时间:2011-5-9 8:26:03

 

    基层党员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程中,临沧市应结合民族文化建设,创新基层党员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把先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资源。

    丰富宣传教育内容。一是结合民族文化突出宣传党的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宣传教育活动既体现党的主张,又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要有选择地组织编写民族文字党建资料,把党的基本知识、惠农政策、边境政策、民族宗教法规等宣传到党员群众中去。要把内容健康向上的故事片、科教片译制成民族语言向基层党员群众播放,用民族语言讲解传播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知识,提高党员的求知意识和致富能力。要创作推广融党建与民族文化于一体、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并以佤族“摸你黑”狂欢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德昂族“阿数瑟”打歌节等各种节庆活动为契机,以广场集体舞、民族歌舞、小品、快板等形式,组织规模性宣传演出,寓教于乐,宣传党的政策。二是结合民族文化突出宣传全市的中心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一岗双责”作用,宣传临沧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突出宣传“三个一百”、“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工作举措,宣传“一带、两区、四通道、六大产业”发展战略和“一城、两廊、两极”战略布局,增强少数民族党员群众的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三是结合民族文化突出宣传科学技术知识。把“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宣传教育工作植根于丰富的佤文化、傣文化、拉祜文化、布朗文化等民族文化沃土,组织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骨干力量,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帮助各族党员群众解决发展难题,提高科学致富意识。

    健全宣传教育机制。一是宣传教育要实现制度化。从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入手,结合干部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和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制度,探索少数民族干部讲党课的办法,坚持以发展为根本、以现场为课堂,推行“剖析一个案例、提炼一个主题、升华一种思想、推动一项工作”的学习模式,执行个人自学、集中学习、重点发言、课题调研、学习考勤、学习档案管理、考核通报等学习制度。二是宣传教育阵地要实现动态化。在宣传教育工作中,重心下移,选拔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理论宣讲骨干,深入村前寨边、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进行宣传,扩大宣传教育网络覆盖面。三是典型教育要实现经常化。开展 “双百”人物、“道德模范”、“感动临沧年度人物”、“十百千万”优秀青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知荣明耻、奋发图强、感恩社会、建设家乡的先进典型。四是宣传教育手段要实现现代化。加强基层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设,让广大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党员宣传教育活动。

    打造宣传教育品牌。一是以提高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重点,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构建专家学者与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拓展思维的平台。二是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为重点,开展“流动党校”培训。组织宣讲团深入民族村寨开展政治理论、民族文化、实用技术和法律卫生等知识的宣传培训。三是以增强基层党员致富能力为重点,开展“普及科学理论、服务群众需求”活动,把理论、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讲;用少数民族文字制作图文并茂的“农家历”,发放给基层党员群众,组织科普大篷车巡回宣讲农村实用技术。

     强化宣传教育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探索具有临沧特色的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员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子,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原则,健全基层党员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级联动格局,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基层党员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系,开创党委重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基层党员宣传教育新局面。二是强化人才保障。注重在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群众中进行党性教育,依托他们精通民族语言、了解民族风俗、熟悉民族群众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搞好民族团结发展等事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宣传骨干,组建一批乡土文艺宣传队,进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和文艺表演。三是强化阵地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村宣传教育资源,将农村党员电教室、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一块阵地多种功能。搭建融合民族文化元素的党员群众活动平台,突出村级党员宣传教育活动场所的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等文化下乡工程,开展多种多样的党员宣传教育活动和阵地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找准党建工作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结合点,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传习所,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 信息源自: 云南日报(云南)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