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扩10所小班化实验学校
到2013年,余姚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8%以上。余姚市教育局通过新建、改建、回购及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使三年内新增公办幼儿园达到30所左右,全市公办幼儿园达到40所左右。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净入园率达到99.9%,幼儿园建设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
以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为基础,依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余姚市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秋季计划招收五年制一体化学生500人,分6个专业。以后招收名额逐年递增,并逐步增加机械、电子、经济管理等大类专业。到2015年,计划五年制在校生达到5000人。职业高中将逐年减少招生名额,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融通,减少课程的交叉和重复。
余姚市选择了8所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目前,全市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发展为20所。2011年,余姚市将增扩小班化实验学校10所,使全市小班化实验学校达到30所,并逐年增加实验学校数量。
宁海县
启动实施全员培训计划
宁海县教育局努力实现在教育理念上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办学模式上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办学层次上从学历化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今后5年,宁海县职业学校计划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万人;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机制。
建成一、两所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创新型的职业学校,全力推进校、企互动,鼓励学校设立专门的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逐步推行课题合同制、重大课题招标制、跟踪考核制和挂钩扶持制。
全面启动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面向企业职工、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深入实施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教育,继续在农村开展“燎原计划”和“绿色证书”教育,创建乡村基层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积极选拔农民到高校进行专项培训。
象山县
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
开展创办职业教育集团的调研,把石浦职高和爵溪职高这两所规模较小职业学校并入象山县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采用一校两区的办学体制,形成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两个职教集团。象山县教育局统筹设置全县职教专业,原则上一个专业只设在一个学校(校区),对生源较多、规模较大的石浦片、殷夫、西周、定塘、鹤浦等区域初中学校予以重点倾斜,有计划地引导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周边乡镇初中向重点区域初中集聚。建立全县师资信息动态电子档案。
做大、做强机构机械、针织服装、建筑等特色专业,拓展和提升旅游、港口物流、海运等专业。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5个,市现代化专业6个。
新教师招聘取消局限于招聘象山户籍的大中专毕业生。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教育培训制度,保证所有教师每3年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集中培训。继续推行城区学校中层干部下派任职、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培养、城区名师下农村指导等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