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是平凉市灵台县东关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近来这位小书迷过足了读书瘾。去年,班里建起了图书角,每个月老师都会从学校图书馆新借300多本书,再加上同学们各自推荐的,有400多本,这让张扬对自己的阅读生活“很享受”。
张扬的快乐来自于平凉市自2010年深入推进的“六园”创建。按照要求,平凉市各学校都深入开展了平安校园、科技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快乐校园、魅力校园的“六园”创建活动。这是平凉市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抓手。
素质教育方兴未艾
“两基”达标近10年来,平凉教育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教育,应该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平凉市教育局局长杨维周上任后就亮出了他的观点。2010年初平凉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六园”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并提出了打造平凉素质教育的“三个转变”:即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规模扩张向质量管理的转变,由高考评价向综合督导评价的转变。杨维周说:“平凉市从2010年起取消了高考奖,减少了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同时加强了对教育的综合督导,明确要“把学校交给校长,把课堂交给老师,把学习交给学生。”“六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从不同的层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办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最终使学校成为学生自主、快乐成长的乐园,从而为平凉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
开门办学特色鲜明
为防止创建活动流于形式,平凉市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六园”创建。一是启动精品艺术进校园活动。2010年10月,市教育局邀请全国知名的诗人、作家走进学校,与全市2000多名师生代表交流互动,同时一些学校聘请著名作家为驻校作家;2011年4月,又邀请全国知名书画家走进校园,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在平凉一中建立了青少年书画篆刻教育基地。同时,平凉市还将秦腔、花儿、剪纸、皮影等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引进校园,进一步丰富了地方课程资源,营造一种开放、多元、活跃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二是启动了“星级食堂”“星级厕所”的评定工作。三是组织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邀请一些教学专家在各学校巡回教学,积极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四是组织人员编写乡土通识教材,对本土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风俗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编写了60多万字的《平凉市中小学乡土通识系列读本》,进一步丰富了学校课程结构。同时,还启动了“微笑进校园”“名家讲堂”等活动,成为推进“六园”创建的有效载体。
“六园”创建从我做起
“六园”创建活动在平凉市各学校开展得红红火火,也引发了许多校长对学校教育的重新思考,一些深层的变革也在默默发生。在华亭县皇甫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查找,并共同商量拟定班级管理公约。学生把查找归纳出来的问题贴到教室里,每周开班会的时候一起比对问题解决了多少,还有哪些需要继续努力。平凉师范附属小学把文明礼仪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师生共同编写的《文明礼仪三字歌》在广泛传唱,礼仪被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设有仪表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通讯礼仪、亲情礼仪等十多项内容。“学校鼓励我们做最好的自我,现在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多,在丰富的活动中,我们找到了乐趣,也更加自信了,这样的校园,比起以前更有味道。”说起“六园”创建带来的变化,平凉实验小学的一位学生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