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留学生刺母案”敲响心理警钟(图)

--------------------------------------------------------------------------------
点击次数:3840  发布时间:2011-4-29 6:38:13

 
李
李 迪绘

  本月初,旅日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将刀刺向自己的母亲。该案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留学生刺母案”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出国留学热潮下,海外学子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他们远渡重洋,日夜被孤独困扰,该如何化解心理压力?他们独在异国,面对文化差异,又该如何适应?

  一段“苦旅”

  赶不走的孤独压力

  “留学是一段‘苦旅’,几乎每个留学生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小王刚刚从日本回国,回首那段留学经历,她感慨万千。孤独和压力成为了困扰每个留学生的一大问题。

  “刚开始我感觉一切都很新鲜。然而当这种新鲜感逐渐开始淡去时,我发现自己开始不可抑制地想家。再加上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朋友,这种孤独感就愈发强烈。”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读书的刘伟男这样形容自己刚出国时的心情。

  “苦、累,从来没有过的累。”小王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们家没钱,出国的第一笔费用是借的。到了日本之后,我必须要自己挣学费,而且还得想办法把借的钱还了。我在国内连饭都没有做过,但是到了这里,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所有的压力都要自己承担。”

  因此,很多留学生走出国门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开始一段独立自主的生活。

  两个国家

  挡不住的文化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因此,如何适应异域文化成了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文化的差异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随后逐渐适应,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不同人的适应能力决定着这个周期的长短,甚至很多人一直都没有走出这个阴影。”小旭在芬兰留学,谈到文化上的差异他这样感慨。“我觉得为了更好地适应异域文化,我们应该多了解当地的文化,并且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学会沟通和倾诉来释放负面情绪。”

  “当我内心苦闷迷茫时,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另外,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和社会活动,能让我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适应不同的文化。”刘伟男说。如今,他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在餐馆打工,还做起了助教的工作,逐渐地适应了加拿大的生活。

  三点建议

  少不了的提前准备

  “留学生离开家乡和父母,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面对着文化和生活上的差异,如何适应新环境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为此,许燕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学生在留学以前一定要了解留学国家的文化、生活、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要了解与中国的差异之处,以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应对;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估,清楚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能否度过留学初期适应所带来的高压力状态。如果没有很强的自立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那么留在国内读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许燕说。

\  第二,许燕认为到了国外之后留学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积极地同当地人进行交流,多交一些朋友。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加入当地的中国留学生的正规组织,有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还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感。

  最后,许燕对家长提出了建议:“对于家长来讲,随时跟孩子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遇到困难时要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孩子的过度要求也不要一味满足。此外,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

  许燕强调,家长在孩子留学与否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考虑,包括家庭的经济能力、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社会成熟度等,不要盲目选择留学,更切记不能把留学当成一种虚荣和攀比。
 


—— 信息源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