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打好2011年考研复试心理战 调整心态不焦虑

--------------------------------------------------------------------------------
点击次数:2960  发布时间:2011-4-28 6:31:06

 在考研复试中,有些人和我们的水平相差无几,甚至不如我们,为什么他们的成绩比我们好很多?很大的原因在于心理素质的差别。长这么大我们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了,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候发挥得很好,但有时候就很差。其实,这就是心理素质在作怪。心理素质是考研复试成功的隐性因素,有时候虽然你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你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心态,比如沉着、自信、机智、真诚、热情等,会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被录取了。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在2006年第一次将心理健康状况列入研究生入学复试的考查内容之后,各高校纷纷响应,在2007年考研复试中增加了心理测试,虽然测试分数目前还未被要求以量化形式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可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较好的考生将会被优先录取。据悉,考研复试中的心理测试仍然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成熟的测试形式。但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将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然而,有很多本应该有能力考上目标学校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没发挥好,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其心理主要表现为:

  1.厌考。考研不仅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更是心理的考验。在经过长达半年或一年甚至更久的准备后,人的心理难免会出现疲惫、厌烦、苦闷等情绪。每天面对同样的书本,除了背还是背,三点一线式的考研生活更加助长了这种厌烦情绪。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可能每天都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因为人的情绪是波动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据“思维—情绪—行为”的相互决定原则,这时候我们可以暂时脱离平时日程安排,放松一下,然后再转入正常的生活轨道,慢慢地就会消除这种情绪。

  2.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准备复试的时间段也是许多人准备毕业、忙于找工作的时候。一些考研学子在不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复试的情况下,面临这么多的选择,往往担心错过机会,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当复试复习安排与日常的大学课程学习、生活等发生冲突时,肯定会很矛盾,我当时也是如此。学校实习要求很严格,不能缺席,否则不给发毕业证。于是我想一边准备复试,一边实习。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很难二者兼顾。因为实习的地方离我所在的学校很远,还要倒车,每天早起才能按时赶到,中午不回学校也没地方休息,晚上回校也很晚,一天下来很累,即使能有时间看书,效率也很低。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我向老师说明情况,请假专门复习。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才会有收获。既然你选择了考研,就要坚定信念,将考研进行到底。

  3.浮躁。有的人认为考研复试很简单,没有从心理上给予重视,复习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人过于自信,认为看过一遍就没有必要再看第二遍了,或者是出于懒惰心理,没有做到及时复习,以为看过一遍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浮躁心理最终会让你在考试过程中付出惨重代价。考试结束后,回忆起自己的答题过程,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说,这道题我复习的时候遇到过,如果当初我认真复习多看几遍肯定能全答上,但这只是如果而已,时间不可能倒流。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们必须克服浮躁心理,让自己能沉下去,踏踏实实的按计划学习,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4.自卑。这表现为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尤其是在初试排名靠后的情况下,对自己全盘否定,找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没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复试,另外还表现在对考官认识不正确。能进入复试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院校或者是专升本的学生。他们觉得自己的出身不好,担心考官会轻视自己,认为如果和自己竞争的有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肯定占优势等,从而影响自己的复习。的确,某些学校确实会以“貌”取人,我有几个同学就经历了这种状况,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如此,不要忘记,复试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表现。

  5.焦虑。考研谁都希望自己成功,然而正是这样的期望让一些学生害怕面对失败,害怕让关心自己的人失望,使得自己压力很大。同时,一些诸如“考研非常难”,“一般一位导师只录取一个学生,考试难度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危言不时传入耳中,。这些都会让自卑的学生焦虑不安,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严重的时还会出现失眠、注意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事实上,只要踏实复习,认真备考,这些焦虑都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 信息源自:跨考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