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一师一徒 杭师大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
点击次数:3332  发布时间:2011-4-7 6:39:12

 

在全国研究生扩招的大潮下,研究生导师培养跟不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值得关注。湖南省学位办数年前在一次抽检中就发现,该省湘潭某大学,一位导师,一年竟带了42名研究生。有人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茶杯和茶壶,那么当二三十个茶杯围绕着1个茶壶的时候,茶壶有能力将他们都灌满水吗?

为了建立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浙江省教育厅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出台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办法》(试行),特别在人文社科领域推出一师傅带一徒弟培养新模式,在教育、艺术、体育三大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中试行两师傅带一徒弟。

针对当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比较单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杭师大根据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制定了“分类培养”的原则,分别实施“一对三”“一对一”“二对一”三种形式。

“一对三”的培养模式在部分理学和工学学科中试行。一位导师如果承担有国家级研究课题,可以同时指导3名研究生,研究生在参与导师课题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训练。

考虑到人文(含艺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学校在人文社科类学科中,实施“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即每位导师每年原则上只允许带一名研究生,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开展对研究生的培养。

在教育、艺术、体育三专业学位中,学校根据国家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二对一”的培养模式,即为每名专业学位研究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学科基础理论,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的专业技能。

学校严格规定了导师招生的条件,部分导师因不符合条件,将无缘再指导研究生。比如说,理工科的教授,当年没有主持课题,近3年又没有学术研究成果,则不可申请带研究生。

该校校长助理、研究生处处长袁成毅告诉记者,杭师大校内具备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有600多人,但今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也只有600多人,这必然意味着会有一批教授无学生可带。学校希望通过这么一种形式,进入一个“导师选学生,学生挑老师”的既相马也赛“伯乐”的良性竞争氛围。

学校的改革方案中,特别设立了由学校和导师共同出资的“研究生岗位助学金”,凡今年被学校正式录取的公费生,每人每月可获得最低500元的助学金。此外,学校还将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从课程设置、论文写作、实践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