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科学发展 教育优先

--------------------------------------------------------------------------------
点击次数:4353  发布时间:2011-3-25 10:33:44

 

 324日,注定将在首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的隆重召开,为未来十年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描绘蓝图。

这将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践行的准则。一道道批示,一份份文件……字里行间,记录着首都教育的发展;一笔笔投入,一个个账本……换来的是首都教育领跑全国的出色成绩单。

我们有信心期待,未来十年,首都教育的蓝图将是一幅让首都人民更加满意的图画。

孩子上学,政府埋单

200691日,北京市近30万农村娃收到了一份珍贵的“新学年礼物”——上学不用再交学杂费了。城市低保家庭和残疾学生每人每年还可获得300元助学补助。一年后,城八区所有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40万名中小学生也不再交学杂费了。

201091日,伴随着城区义务教育教科书费全部免除,北京市实现了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170多万中小学生上学由政府全额埋单。

同在一片蓝天下,京城里的家庭贫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特殊儿童也和同龄人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4年以来,为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北京市级财政已投入近6亿元。2007年,25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免交借读费到公办学校就读,占全部来京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63%。截至201010月,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飚升至43.3万人,其中7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选先方面,已享“同城待遇”。

此外,北京市还将特殊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由2200元提高到4500元,通过扶残助学、送教、随班就读等方式,使残疾学生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

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200691日,房山区7个深山区乡镇的9所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出山进城”,从以前连任课教师都凑不齐的山村学校,搬进了房山、良乡新城地区的4所千人规模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房山区、门头沟区教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北京市62%的面积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全市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0个远郊区县共有中小学1129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6%;在校生48.8万,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8%。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首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这一点,北京市委市政府早在2004年就已经看到。2004年,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医务室;2005年,为5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2006年,为6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教学设备,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2007年,为农村中小学改造旱厕……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都用于农村教育,在11个郊区县建设了24所名校分校,总投资13.6亿元。投入20亿元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电脑不再是农村中学的稀罕物。

让孩子上好学

2004年以前,人们常用“铜头、铁脚、豆腐腰”形容北京的高中、小学和初中。

改变从2005年开始。这一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以解决由初中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引发的教育选择和教育公平问题。“初中建设工程”也给全市所有初中校点燃了发展的助推器。全市初中校不仅拥有市级财政每年上亿元的投入,同时还获得北师大、首师大的智力支持。

2007年,北京市又启动小学规范化工程。2010年,小学规范化工程与中小学校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并轨实施。

目前,北京市初中校和近半数小学在专用教室、音体美教室以及实验室、图书馆藏书等主要项目上已达到新颁办学条件标准,市政府为此已投入157.5亿元。2012年,伴随着全市上千所小学硬件设施基本达标,本市义务教育将实现硬件的基本均衡,为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样关心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时间10天至20天”、“假期不补课”、“学生减负”……都以法规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20074月初,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首份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中,在“基础教育”这一评价指标中,北京成为全国城市中唯一达到“优秀”等级的城市。这表明,北京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重视基础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十一五”期间,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北京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帮助在京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村官、社会工作者、科研助理、继续求学、创业……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3%以上。2010年,全员初次就业率达到95.9%,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此外,北京市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高校推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与规划、参与政府决策的作用持续增强。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中,北京高校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的24家大学科技园中,有13家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北京还成为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最向往的城市。目前,北京市外国留学生规模已达8万人次,来自183个国家,其中学历生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30%。首都高校和中学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承办的孔子学院(学堂)数达到102个,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不断扩大。  

建设学习之都

市民不出家门,轻点鼠标,就可以聆听院士讲课,分享高校的精品课程、图书馆资源;出了家门,不仅能参加“国子监大讲堂”、 “首都市民大讲堂”、“益民书屋”等活动,还能到家附近的中小学体育场馆健身运动;想学一门手艺,也可以到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办的培训班进行学习……

2004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目前,40%的中小学体育场馆、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已向社会开放,同时还建立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站,为市民个性化学习提供有效服务。

此外,通过“三教统筹”、“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推广”以及“红色‘11’”等多项措施,无论是门头沟的山区里,还是平谷的果树边,首都教育资源已经辐射到京郊的田间地头。

科学谋划首都教育发展蓝图

科学制定《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进行战略决策和谋划的行动。

为了确保《纲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能够对北京市未来教育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科学决策,北京市首先建立了《纲要》工作组织体系,同时,聘请教育界、相关行业、产业等方面的行政领导、专家学者等成立咨询小组,按照“行政领导、科研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定涉及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0个重要专题并开展调研。坚持“边起草,边研讨”的原则,在《纲要》编制期间,先后组织召开50余次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校长、行业、企业用人部门和教师、家长及学生代表对于规划纲要中重点研究问题的意见。

2010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对《纲要》文稿再次进行了充实和完善。2011131日,市委常委会做出决议正式同意《纲要》颁布实施。

《纲要》作为引领北京市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实施必将不断促进首都教育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回望过去的六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2004年定下的种种目标,或提前、或超额,均已圆满完成。

今天,未来十年首都教育的战略目标将最终确定。展开这幅宏伟的蓝图,到2020年,首都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家城市行列。

 


—— 信息源自: 现代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