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把灾难意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

--------------------------------------------------------------------------------
点击次数:2417  发布时间:2011-3-19 9:10:42

      在3月11日的日本地震中,很多国人震撼于日本人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一个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因为他们的灾难教育搞得非常成功。

  据报道,日本学校有防灾教育,公司有防灾预案,社会有救灾培训,甚至连义工都是常任制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义工培训,并加入到长期的义工组织,这让初到日本的人常常感到,似乎这个国家总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大灾难做准备。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各种图片、文字、影像介绍的日常防灾知识,可以进行包括地震、泥石流和消防的体验。中心还开设有面向公众的各种防、减灾培训课程,以及面向单位开设的消防员培训班。在公司里,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届时所有的人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带着统一发的安全帽从高楼开始往下走。

  正是有了这些防患于未然的素质积蓄,善于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日本人才有条不紊,从容镇定。

  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写到:中国历史自古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仅清代不足300年间,自然灾害就多达1121次。其中,旱灾201次,水灾192次,地震169次,雹灾131次,风灾97次,蝗灾93次,霜灾、雪灾74次;歉收造成的饥荒90次、瘟疫74次”。可经历过多次血泪代价后,我们的灾难忧患意识却达不到日本的这种“全民皆兵”的自觉化、有序化程度,甚至说,我们对于灾难的认识,仍然有不少的满不在乎和懈怠麻木的意识。《人民日报》上曾刊登一篇名为《遇天灾,你有几分自救能力?》的文章。文章说,人进灾退的胜利值得大书特书,但同时,也有很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我们真的做到了“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抗灾观念淡漠,抗灾知识缺乏,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的缺憾,也是个人抵御灾害能力下降的要因”。

  比如汶川大地震后,灾难教育曾经提升到了重要位置,不少地方开展了逃生训练、逃生课程。很快,灾难教育和逃生教育就成了一种形式。有专家认为,随便翻开一本“公民素质教育”的读本,就会“发现”,读本内容中公民应对灾难的相关内容极少。

  教训不能总是让生命和灾难来提醒,日本人的灾难素质对我们是一个提醒。灾后重建注重硬件建设是应该的,可对于软件方面的不足、灾害意识的麻痹、文盲化,灾害意识的虚无,在重建过程中,同样应该被放到重要位置,放到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落实。尤其应该把灾难意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通过深入持久、实事求是、立体系统的灾难教育,倡导对科学、民主、昌明、理性和健康生活的追求,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人本精神,提升生命敬畏感和珍惜意识、忏悔意识。这才是避免抗震救灾最有效的武器。

 


—— 信息源自:中工网--《工人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