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种慢的事业。慢就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慢就是遵循教育规律,慢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张文质教授在《慢教育》一书中也曾说过:“要把教育当作一件事来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尽力去做,而且要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我曾抱怨过当教师辛苦,从早到晚没消停过;我也曾抱怨过压力太大,大大小小的检查、评比、考试纷纷困扰着我;我也痛苦迷茫过,为什么就找不到当教师的幸福,为什么就达不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我知道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尽心尽力做好每件对学生有用的小事,做一件是一件,坚持不懈地做,然后耐心等待,等待他们的成长,等待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产生的巨大质变。我知道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每个学生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作为老师要慢慢教育他们,不要急。我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通过言传身教去感化他们。我工作认真,热爱学习,上课不迟到,不随手乱扔垃圾,地上有垃圾我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我坚信只要老师做好了表率,学生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
慢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才会教育好学生。然而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如果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记得我刚上讲台时死抠书本知识,加班加点,急于取得好的成绩,希望自己一下子就成为名师,经常因自己的课上得不满意,学生进步慢而焦急万分,甚至很沮丧。为什么这么急躁?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没有哪一个老师一上讲台课就上得很好,都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在长期教学工作中观察与思考,去积累教育智慧,教学水平才会逐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爱尤其重要。我在工作中真诚地爱着每一个学生,时刻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即使在学生违反纪律需批评时,也坚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的,是为你好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一来,学生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在教育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教师只有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尽力做好每件小事,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极大的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陪他们一起生活和学习,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师才能获得教育的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