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委书记林武。

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市长黄兰香。
资源配置不均导致“择校热”
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有学上和免费上学的起点公平后,教育公平的“短板”在哪,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学校长方青代表认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带来的短缺。
辽宁省冯世良委员则表示,长期投入不足,高质量学校成为稀缺资源,与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大幅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是导致“择校热”等现象的直接原因。■据新华社
本报北京3月13日讯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务工,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后考试(中、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教育部正对此问题加强研究,将很快出台有关方案。
今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张放平,他透露,湖南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有望明年落实。
“让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其实也是保证他们能够平等接受教育,使他们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考试机会。”张放平在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发言时,曾提出:“‘农民工’这个提法要改,可以改成‘新的产业工人’,强调他们来自农村,本来就是一种歧视。”
他认为,对待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打破了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从确保教育公平上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张放平还提出,应大力提倡高考报名社会化,也就是说,考生不在毕业学校报名,而是在社会上的报名点、社区居委会等地去报名,这样,学校就不再以高考升学率来进行宣传。
“通过迈出高考报名社会化‘一小步’,收获中小学生减负‘一大步’。”张放平说,高考报名社会化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使学校办学更加规范,有效遏制周末补课现象;有助于缓解中学之间的生源大战,缓解多年来高烧不退的“奥数热”;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特派记者黄京
市州措施
加大投入解决大班额让优秀教师流动
“城镇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的压力,让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委书记林武很头疼。从2009年开始,娄底市“双管齐下”:一是对新入学的学生实行就近入学,同时在师资力量上进行合理配置;二是由市财政拨款,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位和教师编制。“我们将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大政府投入改扩建学校,争取用三五年时间要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
“素质教育”是岳阳的一张品牌。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市长黄兰香告诉记者,岳阳君山区许市中学“开放式课堂”的积极探索,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了学校、课堂和学生身上。“今后岳阳将把‘许市’经验作为课改的‘蓝本’,在各县市区分别确定1所普高、1所职高、2所初中、2所小学作为推广试点学校。”
“大班额”、“择校热”,这一系列的“城市病”,在黄兰香看来,都是师资不均衡惹的祸。她表示,岳阳市正在建立教师队伍“进、退、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薄弱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稿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