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的低幸福感为了啥

--------------------------------------------------------------------------------
点击次数:3386  发布时间:2010-12-23 16:15:38

  中职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低就业质量:在产业升级不断提速的今天,他们缺少了发展的后劲,上升渠道不畅通,损伤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入场招聘的企业155家,提供3000多个岗位,而求职的学生仅1000多人,日前,在福建经济学校举行的中职生专场招聘会上,中职生很“吃香”。不过,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虽然岗位较多,且涵盖多种门类,但绝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月薪只有1200元~1500元左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相比,中职生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但其高就业率背后却是低就业质量。他们的起点普遍较低,职场前景并不乐观。

  “找工作是不难,可我们的起点低”

  “毕业十几年了,我在这个城市依然只能是一个过客。”徐建荣是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家私营企业的一名工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准备下班,穿着满身油污的工装。

  “当年毕业时,工作就很好找,班上的40多人几乎都找到不错的工作,刚毕业就拿到800多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可到现在也只拿1700多元,这在企业算高薪了,但我干的活不比别人少呀,可工资就是提不上去。”徐建荣的老家在福州郊县永泰,当年毕业于永泰某技工学校的他,在初中同学中,算“混得可以的”,“当时上高中,考大学的同学,刚毕业那会儿虽然找工作没我这样容易,但现在大部分都在城市买了房子,安了家,不少人还买了车子,可我现在连孩子都不敢带在身边,这点工资根本不够呀!”

  相对于大学生的找工作难,近年来,福建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节节攀升,根据官方的数据,全省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全省共有96所技工院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约3万名,就业率达96%以上。福建武夷旅游商贸学校的就业率高达97.4%;南平技师学院就业率达98.4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职生找工作并不愁。

  “找工作是不难,可我们的起点低,上升的渠道不通畅。”采访中,许多中职毕业生都抱怨,自己的职业前景黯淡,看不到曙光。

  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稳定,发展前途渺茫,这是许多中职生的切身体验。今年教育部一项抽样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将近四分之一起薪还不足1000元,有45%是在1000元~1500元,有24%是在1500元~2000元,2000元以上的不到10%。“有时候觉得还不如农民工,他们没任务顾虑,想走就走,可以大胆地跟老板谈工资。”徐建荣说。

  专家指出,近几年沿海城市普遍缺工,特别缺少一线技术工人的背景下,中职校就业率不断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为解决招工难题,一些企业还纷纷寻求与学校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但是,高就业率背后的低就业质量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就业质量不高,上升渠道不畅通,损伤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谁卡住中职生的“钱景”

  “工作好几年了,没有过培训提升的机会,面对的只是单一、周而复始的工作。”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打工的小刘说,从一所中职学校毕业后,由于长期在私营企业工作,缺少培训的机会,在产业升级不断提速的今天,和他一样的很多同学缺少了发展的后劲。

  “目前评职称可能是一条较好的路子,但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条独木桥。”徐建荣说,在他周边,没有几个想走职称这条路,因为高级技工的薪酬虽高,但要达到这个级别却并不容易。“自己一直在私营企业打工,企业并没有这个平台,同学中少数在国有企业的,他们倒是通过评定职称实现了加薪。”

  “考技师难过考研”,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高级技师,这个“孵化”过程难以想像地漫长,也让大多数工人视为畏途。

  据福建省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数字显示,福建全省持有技术等级资格证的工人只有40万人,其中初级工20万人占50%,中级工18万人占45%,高级工1.7万人占4%,技师3499人不足1%。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级技师只有区区68人,而且大多分布在厨师、美容师等第三产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技校培养的学生多是中级职称水平,继续升级则需要通过技能和年限两方面的考核。

  “少数私营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会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技术人才,为职工创造不断晋升的工作环境。但一些企业怕工人评上职称后,提出高薪要求或跳槽,而有意识地限制职工评职称。”专家指出,倘若企业不重视,只是让技工一直在同一条流水线上重复工作,即使做十几年,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待遇也都很难得到提高。

  据了解,目前福建各地都缺如高级工、技师这样的尖端人才,但技师的人数却非常稀少,以技师为例,大部分的技师人才都是参加各种比赛得奖后评选出的,日常的审核考级却很少。

  何时能真正“吃香”

  中职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处在学历教育最低端的中职教育的“回暖”。虽然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

  专家指出,要让中职生真正“吃香”,让中职生增强幸福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即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中职教育,重视技术人才的氛围,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技术工人的收入分配指导进一步明确,增加中职生学成后的分配收入。

  作为技术工人的培养方,中职校不应只是单纯地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特别是再学习、再提升的思维方式。专业设置是否瞄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否贴近市场和客户需求,是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前提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提出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人对寻找中职生的幸福感有了期待。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中职生道出他的心声:“如果我们只有高就业率,却缺乏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大大打击人们接受中职教育的信心。我们期盼着得到社会的重视,期盼得到与付出的劳动相称的报酬,有个看得到的美好未来

 


—— 信息源自:工人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