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研制期间,对当前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在纲要中给出解决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参加全省教育工作会的代表而言,教育公平、入园难、就业难,亦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词汇”。破解之道何在?代表们畅所欲言。
关键词:教育公平
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服务均等化
纲要明确,推进教育公平是政府的主要责任。
过去7年,成都推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副市长傅勇林将教育均衡的经验概括为“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改革创新、着力机会公平。”具体措施包括: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和特殊教育学校倾斜;促进同区域内城乡办学标准、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办学经费等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完善教师“县管校用”制度,实现教师“同县同酬”。
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同样认为,解决“择校热”问题,要通过整合、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建,城乡教师交流、轮换,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教师编制,应得到保障。”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说,增加基层学校编制,有利于稳定基层学校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解决入园难
关于学前教育,纲要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四川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临了!”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赵维娟说,以攀枝花为例,全市现有100多所幼儿园,其中仅有7所是公办,“新建更多公办幼儿园是众望所归”。
怎么投入?赵维娟认为有两个关键。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完善学前教育的办学体制,建立一个评估委员会,让学前教育严格执行“准入制”,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和人员配备标准。其次,政府要对一个片区进行摸底评估,估算入园儿童能有多少,再进行合理布局。“公办民办都可以进来,实现学前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介绍,成都幼儿园学前3年普及率已达90%,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提高公益性幼儿园的比例。“公益性幼儿园要接受政府定价,实现有质量保证的平价。”他认为,由政府加大投入,让幼儿园 “平价”起来,将成为治疗“入园难、入园贵”的两大药方。
关键词:人才培养
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破解就业难
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要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高校要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将产学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朱世宏说,以该校为例,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打造的西南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其服务范围覆盖全川,面向全国。
加大高校与企业、地方战略合作联盟、示范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力度,与会者形成共识。“我们一直强调科技成果转化,让它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给出的数据令人兴奋,该校与省内50余个市、县和127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23个高水平校地企合作平台。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薛建平告诉记者,针对乐山硅材料产业发展的优势,该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新材料学科,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好。“我们的学科设置,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这个主战场的需要调整,学生就业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学校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