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艺考成上大学捷径 农村考生不惜砸钱“速成”

--------------------------------------------------------------------------------
点击次数:2119  发布时间:2010-12-18 14:00:11

  考生多是半路出家,成了“速成品”

  正如气象台所预报的那样,12月12日是合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天空还飘起了零星小雨。早晨7时左右,大部分街道空空荡荡的,路面上偶尔驶过几辆公交车和出租车。

  不过此刻,安徽建筑工程学院门口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私家车停放在校门口的立交桥下,几辆大巴士靠边排齐,人群拥挤在人行道上,将经过的车辆堵成了长龙,交警来回疏导,力图让一切恢复秩序。

  “12月12日周末全天艺术考试禁止车辆入内”,校门口红底白字的告示牌提醒着人们,安徽省美术类统一招生考试在此举行,5000多名考生将在这个考点放飞自己的梦想。

  “孩子凌晨4点就起来了。”老瞿家住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由于路途遥远,他和儿子要先坐公交车,然后打车。

  “本来孩子妈妈也要过来的,可农村的事多,分不开身。”老瞿和爱人一边务农一边在四周的工地找点零工做,收入勉强供得起孩子上学,对于孩子选择艺考,他说不出太多:“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了,好好考,将来不留遗憾。”

  每年的艺考大军中都不乏农村孩子的身影,他们没有私家车接送,没有豪华宾馆可住,却同样把收费昂贵的艺术院校当做人生目标。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高考(论坛)竞争者以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他们离那个瑰丽的“艺术梦”到底有多远?

  艺考仅仅是上大学的捷径?

  43岁的老腾是安徽全椒县的农民,家离省会合肥不过1个小时的车程,但他一生只来过两趟,上一次还是路过。

  那一年,他19岁,和膝下的这对双胞胎儿女差不多大,也是爱做梦的年纪。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到了一则消息之后,他和同乡结伴途经合肥前往六安学烧窑,结果学成的手艺终没有派上用场,后来干起了瓦匠。

  艺考前一天,老腾坐早上4点半的火车赶到合肥,与他的一对双胞胎子女会合。孩子先前一天由老师带队,集体抵达合肥,不过,老腾放心不下,还是跟了过来,毕竟一家两个孩子都要“上阵”。11日上午10点,他领着一对“双胞胎”在安徽建工学院校园里看考场。哥哥腾家全远远地站着,而妹妹李娜始终躲在父亲的背后。

  “对艺术没太大的感觉,我只学了5个月,专业课一般,就知道艺考能上大学。”腾家全略显轻松地说,“美术只是个途径,进了大学之后,可以再转其他专业,以后出来工作也不一定就干这个。”

  李娜比哥哥多学了两个月美术,但直到今天,她仍然表示不是很喜欢。“本来我想学音乐的,但是更贵,上一节大课都要100多块钱。”李娜告诉记者,自从参加考前集中培训班以来,大概交了1.4万元的学费,住宿和伙食费又花去了3000多元。“具体多少钱,你问我爸,每笔钱都是他去交的。”

  “要不是前几年攒下一点老底儿,真供不起这两个孩子。”据老腾估算,如果把两个孩子送到大学毕业,至少每人还得再准备10万元。

  “平时就是闷着头干活儿,丫头教室的门朝哪儿开,我都不知道。”老腾告诉记者,自己只念到小学2年级,识字也不多,对美术更谈不上了解。“都是听孩子说的,学画画好,文化课有300多分就能上大学。”

  “考艺术的太多了,真要考不上就算了,反正花钱让孩子见了世面。”不过老腾心里并不甘,望着一对儿女说,“什么时候,我能在合肥买套房子,你们俩能去外国念书?”

  “农村家长对艺术了解甚少,很多都是道听途说的,不像城里的家长对孩子的选择非常清楚,对专业有所理解,对将来的职业有所规划。”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辅导员刘晓健表示,农村孩子选择艺考应当慎重,至少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43岁的刘伟为了儿子专程从北京赶回来督战。在外打工20年,已经当上了包工头的他,对儿子充满了歉疚。“一直让他当你们说的‘留守儿童’,太亏欠他了。钱我攒了不少,看他考到哪儿我就给他在哪儿买房。”刘伟在北京认识了不少艺术类专业毕业的设计师,通过他们,他发现学艺术最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当“北漂”当“沪漂”。

  臧女士在上海做小时工,月收入1500多元。孩子从芜湖过来,上培训班期间光在合肥吃饭,一个月就1200元。她觉得自己好累,但想到孩子这些年吃的苦,总觉得对不住孩子。

  在安徽广播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主持系的李志强老师看来,不少农村孩子选择艺考是受了一些培训机构的影响。“下面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都不知道播音主持是艺术专业。”据李志强介绍,每年都会有一些培训班到县里的中学宣传招生,从而让高三学生了解到这个专业。

  “学播音比学美术还要便宜,学费5000~8000元就够了。”李志强分析,“可能有些孩子学美术或者音乐来不及了,学播音还有希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农村中学的学生选择艺考是因为班主任做了“工作”。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成绩下降之后,班主任找我谈话,告诉我可以通过艺考或者体育考试来上大学,现在班上60多人,有20多人在考‘音体美’。”

  “为了考试而考试,实在有点功利。”何金桃是肥东县民族中学的美术老师,这些年来他最大的感触是:“纯粹喜爱美术的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家长直接告诉你,你看我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根本不问喜欢不喜欢。”

  “这不成了‘速成品’吗?”相比自己当年,何金桃表示,“现在他们只有技能,没有拓展的东西,比如美术史、人体结构比例之类的知识,一点也不关心。”

  何老师的担忧,艺考生们并非没有意识到。安徽定远县的一名考生表示,“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从小接触美术,哪怕是小时候画过,后来中断了,可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所以得速成!”

  据他介绍,按照一般步骤,先画“石膏几何体”,再画“静物”,然后是石膏头像……但是,现在“静物”环节被省略了。“我们不是准备成为大师的,只是考试而已,我们只要画好3门课就行了。”

  艺考其实是一条“不上不下”的路

  “真没想到,学艺术这么不容易!”定远县的陈宫备考前每天都在“无节制”地画,有时甚至要到凌晨3点。“老师不放学,逼着我们画。”

  “画好了,一天都高兴,画不好,真想摔了画板,情绪大起大伏,像个神经病。”陈宫无奈地说。一旁的同学调侃道:“你文化课比‘正常人’低了多少分?所以你和人家不一样。”

  不过陈宫对于考试还是充满了信心:“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高的天赋,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我得扛下去。”

  与陈宫相比,来自肥东县的考生小姚似乎对自己的选择有些动摇。小姚的父母都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家里每年两万块钱的节余,都花在了她身上。仅仅学了4个月美术,但这段经历让她感觉很复杂:“我不知道是不是被骗了。”

  和不少为了跨入大学门槛而选择艺考的人不同,小姚想通过艺考上更好的大学。“班主任在班上宣传艺考很容易,所以就报了。”小姚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还好,在班里中等偏上,正常的高考,考个本科至少是三本,应该问题不大。”可是,学美术一个月下来,小姚发现并不像班主任所说那么“容易”。“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咨询一下。”

  “开始我和家人都对美术一无所知。”后来通过与同学交流、上网,小姚才知道,学美术并不是几个月的事儿,其中一些“黑幕”也让她有些担心:“我有个同学,美术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有关系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有些有实力的,不一定能考好。”

  自从小姚的情绪出现了波折,父母也开始从前几届的美术考生那里收集相关信息。“我们当初认为,学美术可以获得一技之长。”了解情况后小姚的父母忧心忡忡:“前几年才一万人报考,现在有三万多,竞争更激烈了。”更让他们不放心的是小姚未来的就业。

  和小姚一样,李娜也没有了退路。起初她在班上成绩属于中等,因为备考美术花去了绝大部分精力,文化课考试一次比一次成绩差,而专业课成绩提升也不大。“不能再回头了,现在必须走艺考这条路了!”李娜说。

  在艺考的带动下,农村孩子离梦想近了一步

  十几年前,何金桃也曾是一名“艺术青年”,为了追求“纯艺术”,在中国美院“漂”了3年,最后还是上了省内一所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不过他的“美院梦”被为数不多的学生延续了,说起这些优秀的弟子,就像在翻阅自己的一幅幅画卷。

  “我有两个学生,都是农村的,当年就考上了重点大学的设计专业,可他们不到一年就退学了,回来复读,又考上了美院。”何金桃感慨,在一个相当功利的时代背景下,还是会冒出几个学生,单纯地做着“艺术梦”。

  “现在梦想有了实现的条件,过去想学美术都找不到人教。”何金桃最初的启蒙老师是一个业余的美术爱好者,“想一想,缺少专业的指导,那时学得很糟糕。”

  今天,在他家乡的县城里出现了很多画室,不少任课老师是美院出身,与美术院校保持着深度的联系。每过一段时间,县里的画室还会联合市里的学校组织一场上千人参加的考试。“全部是模拟高考,请高校老师命题、阅卷,再请他们讲解点评。”

  “城乡差距的缩小,让农村孩子无需辗转到大城市,在家门口就可以学艺术,这也减少了学习成本。”何金桃表示,在艺考的带动下,农村孩子离梦想近了一步。“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奋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从专业学习看,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可能在气质、思维上会有一些差距,但是今后可以慢慢培养起来。”

  当记者提起农村孩子的就业时,曾经做过主持人的李志强老师欣喜地表示,自己的两个学生在一家市级电视台当上了主持人,“而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城市出来的”。

  “并不是当上了明星,才能实现艺术梦想,学播音主持,为什么一定要当主持人呢?”在他看来,艺术应当服务基层,贴近生活。

  如今,李志强的不少学生去了县级电视台做主持人,此外,他所在的播音主持系开设了婚庆主持、会议主持等专业,学生就业率也有不俗的表现。

  “这些行业特别需要具备语言艺术的人才,为什么不去呢?说到底,艺术是用来服务生活的。”李志强强调,“在这里,不也一样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吗

 


—— 信息源自: 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