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考研大军五大“病态”乱象

--------------------------------------------------------------------------------
点击次数:2224  发布时间:2010-12-18 13:59:29

 眼下2011年的考研硝烟尚未尘埃落定,2012年的考研战火又熊熊燃起。在寒冷的冬日里,学子们在教室里埋头苦读。那份执着的精神的确让人敬慕。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近几年来的考研状况,在的学生考研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还呈现出病态的动向。

  一、大四课堂 人去楼空

  “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这是当下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顺口溜。 这些“逃离”课堂的大四学生去了哪?除了奔赴招聘会和实习单位,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选择了呆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可以说,日渐庞大的“考研族”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提前备战,有些学生甚至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考研准备。

  在“忙着考研”、 “忙着找工作”这些听起来似乎很合情理的理由下,许多高校的大四课堂出现“空城现象”。旷课学生达三分之一。“我从大三就开始准备了,现在整天忙着复习英语和数学,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上课。”一位大四学生这样说。

  也许有人说考研者可以海阔天空,可以一马平川,但是不是拒绝了课堂便真正的是丢砖拣玉,我看未必如此!但就考研的结果,便可知一二。以政治为例,如果不上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仅凭那点知识储备及认知水平,莫说考研,怕连毕业都成问题了。

  二、名校名校 非你不要

  这种病态考研的迹象有两种:一是要考就考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否则不去;二是无论何校必定要考上,哪怕完全牺牲自己的择业资本及本科专业。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能够进入名校学习是无上光荣和自豪的事情。许多考生考研也是出于“名校情结”。但是名校真的就意味着最好吗?

  在拥有众多全球名校的美国,哈佛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掌上明珠。但据调查,哈佛的物理系并不强,甚至不能跻身全美前十,远不如麻省、斯坦福等其他名校。由此可见,即使像哈佛这样的院校,也不可能处处都强。

  有不少人认为名校的硕士,找工作等于加上了双保险,但不能忽视一个现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的人仍有少数,而一些大专院校的学生却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好工作,这一点是不是值得一心只想进名校的考生深思呢?

  三、为就业镀金 考研功利化

  一名学生说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一些企业公司和社会部门、包括公务员考试中的部分岗位在选用人才时非研究生不录,一些行政部门在考核评估工作人员时,对学历的要求很高很严,因此考研也是一个新的“敲门砖”。小刘说:“我本科读的学校没啥名气,通过考名校的研究生来‘镀金’,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就业时能给自己增加些自信心。”

  目前考研大军中,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喜欢做学术研究而选择考研,而另一大部分学生完全受就业压力或家庭影响被动考研。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备考过程中意志不坚定,时常半途而废。一资深教授坦言,当考研成为功利性行为时,招生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四、千金一掷 万元备考

  近年来,考研一年热过一年,考研被称为继高考后中国的第二大考试,而考研经济也成了中国第二大“考试经济”。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今年的考研人数继续“逆势上扬”,如今经受着精神和经济双重考验的数百万考生已进入冲刺阶段。为了能在千军万马的竞争者中胜出,考研学子们不得不“一掷千金”,上辅导班、买辅导材料,租房,虽然前途未卜,但不少考生已投入上万成本。“考上还好,考不上,钱就都打水漂了。”一位考生如是说。

  不管哪类考生,购买参考资料和参加相应的培训班都是不小的开销。记者走访哈市高校周边一些书店发现,受“考研热”影响,各类考研辅导书籍近期很畅销。记者在学府路一家书店看到,有不少备考大学生当场花了600多元,抱走了七八本考研辅导书。

  五、“钉子户”紧盯北上广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为2011年考研准备的时候,很多人毫不犹豫地把目标锁定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高校。也许,其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盲目的选择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对考研而言,高校所在城市的“大”与“小”有时候是相对的,成功率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报考哪个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这其实就是考研的方向,地区确定了,考研就有了目标。但是,对地区的选择是否是考生报考的首要条件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研要注重成功率,也就是说,首要的问题是要选择能够考上的学校。如果考不上再去找工作,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意味着考研和工作都没有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应弱化院校的地理位置,根据自身实力决定报考院校。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读硕士的时候不是在大城市,我们也可以通过考博到大城市去发展,三年研究生学习之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走进大城市。

 


—— 信息源自: 新浪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