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家长五大行为逼迫孩子不再自信

--------------------------------------------------------------------------------
点击次数:2495  发布时间:2010-12-15 14:46:43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再到走上工作岗位无时不刻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在竞争中除了自身能力,最重要就莫过于自信心了。这不再是个谦让的年代,每一次入学机会、每一个就业岗位都需要进行毛遂自荐,只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他人面前,才能争取到那些来之不易的机会。而这一切都需要自信。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以及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正在不知不觉地摧毁着孩子的自信心。

  换句话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是被家长摧毁的。这话绝不是耸人听闻,无论是过度的赞扬还是过于严厉的批评,都可能让孩子的自信心变成自卑或者自负。很多中国的家长有着惯性思维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观念上的轨迹,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环境中依然习惯于用固有的观念和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些常见的做法很容易毁掉孩子的自信心。比如:

  1、把亲情关注逼成了“禁锢管束”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这样的看法: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种看法的合理性,但毕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自控能力,严父、严师的确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积极作用。只是,教育孩子光靠严厉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的分量日益加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家庭教育。并且,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创伤,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阴影。

  另外,过于严厉的家长还会让孩子逐渐丧失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勇气,让孩子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当孩子在学校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家长平日里过于严厉而选择独自承担,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会让孩子和家长间的距离日渐疏远。内心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孩子的自信又从何谈起呢?

  2、把个性发展逼成了“互相攀比”

  这是很多中国家长都会犯下的一个错误。“你看谁谁又考了前三名”,“你怎么就不跟人家孩子学学”,“看看人家孩子多懂事”等语言经常会出现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久而久之,家长们便习惯成自然,一旦自己孩子犯错误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语言就会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的“刺激”不仅不能激发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父母以己为荣,总是听到父母这样的语言不仅会让孩子失去改正错误的勇气,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低人一等。

  另外,家长对于别人孩子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对自己孩子的小伙伴。相比于家长,孩子更了解小伙伴的优缺点。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味地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进行对比,孩子首先会觉得:那谁谁还有不如我的地方呢。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觉得委屈,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时候,所谓的“代沟”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

  3、把小起小落逼成了“优胜劣汰”

  自信的对立面未必是自卑,也可能是自负。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自负可能比自卑具有更大的坏处,更容易令孩子满足,更容易让孩子在飘飘然中迷失方向。孩子每取得一些无论大小的进步,最高兴的莫过于家长,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奖赏是对孩子莫大的鼓励。可是,万事都怕过犹不及,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家长过分夸大、过度奖励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尴尬。

  因为有些在家长看来很重要的成绩对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值得炫耀,甚至根本不值一提。孩子们知道他能做到的,身边的同学、伙伴一样能够做到。而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合时宜地赞美和炫耀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心理满足,反而会让他们觉得难堪、失落。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无时不刻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绩。然而这种心情的背后可能是面放大镜,当赞许的目光透过放大镜照射在孩子身上,却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伤害。对父母们来讲,对自己孩子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尤为重要。

  4、把居安思危逼成了“温室养花”

  前些日子“校园血案”频发,我看到很多网友都在感慨:现在养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从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家长们无时不刻都要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不反对。世界上没有一个家长不为孩子的安全忧心,然而这并不能成为限制孩子活动的理由。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虽然在孩子成年前家长有监护权,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所有事情都需要家长代劳,即便是那些在家长看来有些“危险”的行为。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在18岁前一直被娇惯的孩子刚过完18岁生日就变得独立,我们更不能指望从小未曾挑战过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后能有过人的魄力。

  很多家长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吃不完的糖果?用不完的零花钱?都不是,在孩子的心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平等”二字。这种想法并不类似于成人间的利益争夺,更不是源自某种理想抱负,而仅仅是人性的本能。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别人能自己上学,我就不能?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家长们来回答、思考。关心孩子,并不意味着把孩子永远困在温暖的襁褓之中。

  5、把自立成才逼成了“铺路安排”

  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失败,所以很多家长便竭尽所能地为孩子铺平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道路。为了孩子能进入重点学校走后门、交高昂借读费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等孩子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家长们又不惜倾其所有地帮助孩子找工作、结婚、买房。于是,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孩子们回头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发现从小到大自己没有取得一丝足以自豪的成绩。所有事情都被父母安排,成长轨迹如同事先写好的剧情。

  或许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天经地义。不过家长们可曾想过,如此长大的孩子怎么能信心满满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又怎么能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总有些事情需要孩子们自己来完成,而自信心也正是在孩子们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其实,家庭教育很多时候没有那么难,可以用下面八个字概括:沟通、尊重、信任、引导。

 


—— 信息源自:新浪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