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微软: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
点击次数:55184  发布时间:2010-12-3 15:34:41

 微软进入中国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并将继续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国,微软努力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聘用数千名才华横溢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除了自身的研发投入和本地研发,微软在中国还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共享、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推动本地创新,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中国软件生态系统以及IT行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IDC报告显示,2009年微软在中国每创造1元人民币收入,与微软合作的其他企业就会创造出合计16.45元人民币的收入。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致力于成为中国政府可信赖的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和社会需求。通过先进的软件、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服务等IT创新,微软帮助社会和政府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如改善医疗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使公共服务更便利、更透明、更快响应公众的需求。

  支持教育创新 构建人才基础

  微软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智力资源,与中国政府、教育界、产业界和社会组织通力合作,为支持教育创新,构建人才基础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专业教育到继续教育,微软为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师生和农民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帮助他们通过技术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微软所开发出来的技术,在推进教育、教学方面,都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微软也意识到所创造的这些技术,对于培育和发展整个劳动群体,培育和发展他们的就业技能,保证他们能够找到并且保持工作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微软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具体企业公民的项目以及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使用,提高教学的水平,并且进一步提升劳动人群具体的技能。微软在全球,包括中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执行Partnerinlearning,就是“携手助学”这样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之下,微软和全世界多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以确保他们的老师能够具备必要的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术的知识,把它们运用在课堂中。因此,针对这些老师,微软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为他们特别定制了课程。

  微软有一个网上社区,叫做国际教师网络,在这个在线的社区当中,用户可以彼此之间分享如何在教室当中充分良好地运用相关技术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还有一个项目叫做创新杯,这是一个竞赛活动,针对的群体是世界范围内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更好地使用技术和软件,来解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当中遇到的挑战。今年世界范围内参赛的选手达到了30万人,中国队的表现非常突出,每一年中国队的表现都很棒。

  另外一个项目叫做社区技术培训项目,这是微软在全世界范围内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帮助他们向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提供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培训。这个项目是为目标群体提供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基础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在就业市场当中找到工作,并且保持住工作,甚至在职场上能够向前迈进。

  2003年11月,在教育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启动了“携手助学”项目。截至2010年6月,“携手助学”项目已经使中国31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的48万师生受益,这一数字在2011年7月前将达109.3万。目前,微软和教育部已合作建成100间计算机和200间创新多媒体教室。自2003年以来,微软在此项目中总共投入1600万美元。

  微软自2004年6月在中国推出“潜力无限-社区技术培训项目”,通过与60余家国际及国内非营利组织、学术机构、地方政府合作,至今已在全国15个省(市)建立44家社区学习中心,为处于弱势地位以及无法充分接触并学习信息技术的个人提供技能培训,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为社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迄今该项目使94万进城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受益。

  非营利机构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微软通过IT技能培训、捐赠软件和二手电脑及员工志愿者项目等,帮助非营利机构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微软仅在2007—2009年期间,向20余家中国公益机构捐赠了900多台二手电脑及相应软件,在 2008—2009年独立软件捐赠价值达到近70万美元。

  农村信息化项目是微软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的又一重要举措。自2006年起,微软支持工信部在6个省市包括上海、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和新疆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工程,推动缩小数字鸿沟。微软通过信息大篷车、综合信息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形式,为农民创造了直接接触电脑的环境,提供农民所需信息内容,并提供持续不断的培训活动,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让农民通过信息技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迄今,微软已捐赠15辆信息大篷车,建立了21个信息服务中心和15个综合信息培训基地,为10万名农民、信息大篷车讲师和基层政府干部提供培训。

  推动本地创新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微软一直非常重视在中国进行研发和创新,并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微软通过“微软创新杯”、“微软点亮梦想计划”等激励大学生创新,与教育部开展“长城计划”,与中国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联合创新。

  微软还不断加强与中国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密切联系,从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多个方面支持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软件生态系统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自2003年以来,微软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合作已培训了9万多名 (其中远程培训5万多名)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和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到2011年,培训人数将超过10万。微软和教育部还于2002年6月联合启动了“长城计划”,以此支持基础IT教育以及中国高校的研究项目。

  2008年11月,微软推出“创业企业扶植计划”(BizSparkTM),旨在帮助从事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的创业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快速取得成功,会在有效期为三年的时间内创业企业提供软件 (包括开发工具、平台技术和服务器产品许可证)和专业技术支持,并帮助创业企业提高知名度。

  2009年11月,微软推出WebsiteS鄄parkTM计划,在有效期为三年的时间内为网站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网站开发所需的微软软件与解决方案以及工具、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的企业取得成功。

  作为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备忘录的一部分,微软公司已将8个专利技术授权给中国本地合作伙伴使用,帮助他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创新。微软与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在成都、辽宁、合肥、广州、江苏等地打造了21个微软技术中心,为当地独立软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知识共享,促进创新。2010年1月,微软深圳、江苏、广州、贵阳技术中心成为首批获准升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公司软件创新中心”分中心。

  迄今为止,微软已经对浪潮国际、中软国际、大连华信等本地企业进行了战略投资。从2006年到2011年,微软将投资超过1亿美元来支持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微软将向中国境内企业提供累计3.46亿美元的软件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服务订单。仅2010财年(2009年7月—2010年6月),微软就提供了1.62亿美元的软件开发外包订单。截至2010年6月底,微软完成了55.3亿美元的硬件产品出口订单。

  助力中国建设安全无忧的云计算环境

  当前社会正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教育水平、实现能源自给、应对气候变化等。微软相信,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通过IT创新,如先进的软件、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服务等,可以帮助社会和政府应对这些挑战,使公共服务更便利、更透明、更快响应公众的需求。

  一直以来微软都在利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支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与行业伙伴、客户、供应商、政府以及领先的环境组织在如下关键领域进行合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环保成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能效;加速科研突破性进展,以解决能源、气候和环境等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公司的设施、运营和供应链中展现出负责任的环保领导者形象。

  信息化既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微软也积极响应中国新医改政策,并针对中国医疗领域的重点问题,发挥自身的数字技术优势,与合作伙伴一起研发更具创新性的“医疗信息技术”,推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微软先进的医院级医疗软件能大幅改进以患者护理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医疗服务的预测性、预防性、个性化和参与性都将不断提高。

  中国现在致力于云计算的发展,微软认为,云计算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服务、科学探索与发现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微软的工作重心都是云,全球大约有4万名员工在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其中大约70%专门从事云相关的工作。多年以来,微软已经成功地提供了“云+端”应用软件和平台,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等多种解决方案,客户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对IT的客观需求等灵活选择和配置。截至目前,WindowsAzure云计算平台的付费用户数已达1万。

  微软在云计算方面做了15年,利用这方面优势,把经验和中国政府进行分享,微软致力于帮助中国建立安全无忧的云计算环境。9月份,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落户上海。这标志着微软云计算战略在中国的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微软将通过这一中心,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服务,帮助政府、合作伙伴和客户提高竞争力,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和云计算非常有关系的,就是信息安全,如何在云计算里面,保护客户隐私。这些方面,跟中国的一些公司合作,分享微软的优势和经验。

  客户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性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微软始终如一地致力于开发更多的软件和服务,同时与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紧密合作,从而更好地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2010年微软发布了“发现真相”白皮书,指出中国个人电脑、企业以及重要系统内部由于使用盗版、未授权的软件而引发的问题。

  与NGO合作支持慈善公益事业

  一直以来微软都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和承诺,那就是要确保非政府组织能够有机会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微软认为与这个行业里的其它公司相比,在与NGO合作方面,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最多样化的、最宽泛的。比如说之前提到过社区技术培训的项目,这实际上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出的IT技能以及就业技能方面的项目。也就是说,微软通过和各地的、各个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来接触到每一个国家的本地社区,为这些培训项目的受益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和培训。微软为他们提供课程,为他们提供软件的捐助,也为他们提供现金的帮助。

  微软和NGO合作的第二个领域,就是为他们提供技术方面最新的软件,去年为NGO提供技术方面的捐助总计达到5亿美元。同样,也进行了项目规划,使得微软能够在全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大规模的向NGO捐助。

  微软在和NGO的技术合作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在灾害响应方面,微软认为在灾害发生之后迅速做出响应方面,技术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的动员员工、商业合作伙伴以及NGO这方面的资源。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积极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2008年2月,微软公司向我国雨雪冰冻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并号召其国内所有员工伸出援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严重地震灾情后,微软公司及其员工迅速采取行动,前后捐款四次,累计捐款超过2500万元人民币。除捐款外,微软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全方位支持救灾赈灾。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微软还携手非政府组织伙伴,在地震灾区建立了9个社区学习中心,通过在灾区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或创业能力。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微软公司向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员工通过内部赈灾网站,捐赠31万元人民币,援助灾区人民。

  最后一点就是微软的企业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点,积极支持员工去参与到社区义务活动中。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司诞生之时,因为一直以来比尔·盖茨就有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应该积极地推动通过个人慈善的活动,通过志愿者的活动,并且在公司的积极支持下,参与社区工作。根据所在不同的国家特定的文化和常规,微软也有不同的支持方法。在一些国家微软支持员工捐赠,比如说有员工和公司配额捐赠,员工捐多少,公司捐多少;还有一些国家,给员工带薪假期,支持他们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还有一些国家,这两种活动都有。微软希望在其开展的全球业务当中,这是一个受到重视的有价值的活动。

  微软企业公民行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前进的每一步都代表着微软在提高公司的商业行为、增强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其无限潜能方面的不懈努力。未来,微软将继续增强与政府及业界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创新,推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不断采取各种努力,致力推动缩小数字鸿沟,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 信息源自:中国企业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