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师生生命的体验

--------------------------------------------------------------------------------
点击次数:62834  发布时间:2010-12-3 15:23:55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网络教学单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第四章因特网应用的教学内容,是高一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分门别类地介绍浏览、下载信息、收发邮件等基本知识点,难免会产生让学生仅仅是为掌握知识点而学习,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不能深刻理解、情感与价值观得不到提升,最终并不能将知识与技能贯穿起来,灵活地运用实际。
  新课标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应在“过程与方法”中习得并且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解读、处理、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还包括独立的学习态度以及将这些信息基本能力灵活运用于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本文试以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对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高一教材中的网络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论述整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四要素,构建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一、教学分析
  1.教学需求分析
  ⑴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上网经验,但上网搜索信息的技巧和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同时对搜索而来的资料缺乏系统性地整理和归纳。
  ⑵ 学生对网络中的信息充满好奇,有着想随意观看和操作的欲望,有时会漫无边际、毫无目的,网络的抗干扰能力不强,这样会使学生的网络学习偏离中心或降低学习效率。
  ⑶ 省编教材内容仍强调的是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如何围绕某一研究专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加工信息等信息素养未作任何提示。
  ⑷ 从心理发展水平来看,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成熟,突出表现为思维更具预见性和内省性,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方案的能力。即对完成任务的过程有一个前瞻性的估计,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并且能够反省、调控完成任务的过程,使任务完成更具合理性。
  2.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⑴ 单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 掌握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
  ② 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③ 掌握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网页、图片、文字、文件和软件)的基本方法;
  ④ 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利用电子邮件实施教学反思、开展教学评价的意识及能力;
  ② 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 培养学生对搜索的资料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归纳、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④ 培养学生将已会软件的操作经验迁移到新软件学习中来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 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 教导学生做网络文明人,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自律能力;
  ③ 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探究其他学科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④ 通过单元自评、互评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⑵ 教学重点
  ① 学习小组选择探究专题并制定探究学习计划,小组内合理分工;
  ② 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③ 掌握信息下载的基本方法;
  ④ 教给学生利用因特网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技巧。
  ⑤ 增强学生对网络的自律能力。
  ⑶ 教学难点
  ① 灵活运用贴切的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② 对搜索的信息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归纳、分析与综合;
  ③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发式”的方式,积极倡导师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把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拿到课堂上现场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准备多个探究专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异质分组:每个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配,便于小组成员中的协作学习)为单位开展自主选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与确立探究专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探究学习步骤;在完成相关专题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搜索并下载信息;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归纳和整理的同时,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单元教学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
  ⑴ 课堂组织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邮件服务器,通过课前设计的多个探究专题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启发指导、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成果作品展示,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从信息浏览到信息搜索、下载、归纳、加工、交流的全过程;通过反思自身的探究学习环节总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⑵ 学生控制策略:借助于单元系列学案,让学生明确单元各活动的学习目标,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师生通过网络教室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借助E-Mail交流探究学习计划;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得教师有关探究方法、策略的指导,从而能够准确地控制和把握所探究的进度及探究的具体问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及策略、学会系统地归纳整理信息,通过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达到对探究专题的意义建构。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方法
  ⑴ 情境任务驱动法
  教师课前通过设计“我做音乐DJ”和“我来设计自助游(旅行计划书)”两个密切联系生活的有意义的主题探究任务来创设探究学习情境,引导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成员先前经验、兴趣、能力等)再选择相应主题下的某一专题(详见单元探究专题)作为具体的探究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教师设计的单元系列活动中,共同“摸爬滚打”、探究搜索直到完成探究成果并成功进行展示,使学生在完成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⑵ 演示法
  借助于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把制作的课件及教师少量的演示过程展示给学生,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搜索技巧的深层次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顺利地完成与探究专题相关的较为复杂的信息搜索任务。
  ⑶ 讨论法 
  在单元活动(一)中,各小组成员围绕所选择的探究专题任务,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开展研讨,认真分析探究专题,讨论探究的具体方案及步骤,并填写《探究学习计划表》,实现对探究专题的初步共识。
  在单元活动(二)中,围绕两种不同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分析各自具体的探究任务,以弄清分类搜索与关键字搜索适用的场合、搜索范围的不同及搜索精确度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搜索的技能和技巧,更好地掌握从因特网获取信息;小组成员通过填写《小组资料分类表》对小组已获取的资料进行反思,并讨论调整后续的探究任务计划,有力地保证了探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⑷ 范例法  
    在单元活动㈠中,教师以一份填写规范的《探究学习计划表》为范例,说明完成探究专题任务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初步理解借助因特网开展探究学习的技巧及方法;在单元活动㈢中,教师以往学生的相关作品为范例进行演示和点评,从而开阔思路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出富有人文内涵的作品的愿望。
  ⑸ 成果展示法
  在单元活动(四)中,让各小组成员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小组探究专题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从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的热情。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