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
●到2015年,再创办5到8所二级学院
●到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达到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
●到2015年,中职教育按新课程模式办学的专业率达70%
时隔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昨天在杭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5至10年,浙江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此次会议,总结了交流我省教育工作经验,并部署实施《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全省各地设立了101个分会场,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级各类学校及企业代表共8300多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关键词:教育普及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
《纲要》提出,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今后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5年;到2020年,全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全面开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届时,将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面建成省、市、县、校互联互通信息网络,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比例达到90%,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为5:1。中小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基本达到配备标准;高校实验实训设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关键词:读好书
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
今后10年,浙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切实解决好“读好书”阶段的问题,全面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也就是说,加快实现从“有学上”、“有书读”向“上好学”、“读好书”跨越。
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任教。积极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等组织方式,改进和加强薄弱学校内部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到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达到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全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达到50%;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省级改革示范学校;再扶持建设一批产学合作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全面形成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
关键词:教育改革
中职按新课程模式办学的专业率达70%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首先改革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调整更新机制。规范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逐步降低普通中小学必修课比重,加强地方课和校本课程建设,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要求。全面建设“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元素的中职教育主干课程体系。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按新课程模式办学的专业率达到70%。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如,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以学科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普通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办法,降低考试难度,重点考核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思考判断、创新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增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招生中的影响作用。另外,对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实行自主招生或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注册入学”的办法。
关键词:对外交流
到2015年再创办5到8所二级学院
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以新建、嫁接等方式,创办中外合作学校,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到2015年,争取再引进国外知名高校创办2-3所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学、5-8所二级学院,办好一批中外合作项目。吸引更多国外专家学者来浙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引进国(境)外优秀教材等。
提高浙江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实施“留学浙江行动计划”,提高来浙留学的学历生规模和比例。加强预科教育,完善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和政策;探索建立外国留学生服务平台,为海外学生来浙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也鼓励我省学校赴海外兴办孔子学院和孔子的课堂,推进跨国教育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