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老课本走红新教材挨批拷问现行教育体系

--------------------------------------------------------------------------------
点击次数:2647  发布时间:2010-11-30 13:05:50

 近日,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同时,一本名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存在的诸如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他们痛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有毒”,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最近,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而其他一些重印的解放前小学教材也在网上广受好评。大家喜欢这些老教材的理由是简单、通俗易懂,内容纯真充满意趣。 

  老教材的受欢迎,其实只反映了人们对现行教材的不满和无奈。长期以来,国内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标准、教学要求是全国统一的,这些“大一统”的教科书只是向学生们灌输意识形态观念和大人们思想理念的工具。近年来虽然教材不再全国统一,但僵化教条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教育者想要学生们了解的,而不是学生们想了解或者是应该了解的,这样的教科书自然很难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国内有人将现今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归结为四个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可谓是说到了要害处。 

  西方有人说:“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你有了翅膀。”教科书是用来教学的范本,但却失去了大众的信任。如果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官僚主义的教育体制和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不改变,就不可避免地会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受教者,把教材看做成人意志的传声筒。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编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教材,四大缺失也不可能填补。就算真有好的教科书,如果按照应试教育体制下“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一样感受不到其中的真善美,一样无法喜欢,也很难从中收获教益。 

  我们需要的是叶圣陶那样把孩子当做平等对话主体的理念,那种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而不仅仅是叶圣陶的教科书。叶圣陶等人的教科书固然是经典,但是却不是解决当代教科书问题的出路。如果不能直面现实,逐步解决中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只寄希望于过去的经典教材,指望前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 

  最后,想起一个美国的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会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也许,只有我们的每位家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都能像这位美国妈妈一样,真正从为孩子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的行动来关心、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的教科书才不会成为问题。(作者:黄杨)

  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然走红

  近日,一本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的《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这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在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它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一种期待。 

  藏书楼里翻出的旧藏

  引起社会关注的这本《开明国语课本》最早出版于1932年。5年前,它作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系列图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印。

  作为上海图书馆旗下的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馆藏书籍的整理推广。在社长赵炬的记忆里,最早发现这本老课本是在上海徐家汇的藏书楼里,与之同时发现的还有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和1930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课本》。这三套共6本书作为“老课本”被收录进了馆藏拂尘书目中,每本书各印了8000本。

  在这三套书中,当属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最为著名,这套书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当时教育部的批语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我们看到这本书时也被吸引了”,赵炬说,在当时关于选择哪些教材进入“老课本”时,参与编辑的同事们曾有过不少争论,这套书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内容上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课本篇目简单,虽然话不多,却朗朗上口贴近生活,加上丰子恺的配图,构成了一幅幅意象优美的儿童田园诗。

  由于课本使用的是繁体字,为便于现在的孩子理解,再版时,除了将原来课本用影印方式呈现外,每篇课文都在下面用简体字做了对照。

  销售火爆近期将加印

  老课本出版后,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销售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08年,销售突然呈现上扬的趋势,其中更以《开明国语课本》销量最火,终于在去年脱销。

  出版社发行部主任王明海介绍,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来,来自全国各地要求订购《开明国语课本》的电话越来越多,以江浙沪地区最多,也有安徽、东北等地的一些书店和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提出要一次订购几百本。近期,随着这本书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增订的电话量更多了,发行部对外公布的3个电话号码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全国各地的求购电话。

  “这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赵炬社长坦言,从出版规律来看,一本书出版两年多后才断货基本不会考虑重印问题,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征订电话让他们备受鼓舞,考虑到市场需求,出版社已决定近期再加印《开明国语课本》(上、下)5000册。

  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何只印5000册?对于这一颇为保守的印数,赵炬说出了他的考虑:老课本毕竟不是学生们当下使用的教辅教材,不具备普及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课外阅读的补充,并不是人人必备的读物。

  在他看来,开明版课本的“火”一方面与当下热议的教改有关,公众对现有语文教材的诸多不满,让这本70多年前的老书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还有个原因就是逐渐兴起的国学热”,书中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也是现在的少儿读物中缺失的,而这些问题并非一本老课本所能解决。

  专家谈

  小学语文应增加国学比重

  人大国学院 李林林

  “中国孩子教材中关于国学的内容太少”,人大国学院专家李林林毫不客气地指出。据他介绍,学者们曾对中、日、韩三国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过对比,最后发现,日本、韩国小学生语文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比中国学生要多出2—3倍,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

  “国学教育在中国曾一度出现断档”,李林林说,现在的孩子父母都以70后、80后为主,接受国学教育不多,不如上一辈有基础,国学教育缺失与其使用的课本有关。在调查中,现在孩子的小学教材中,有关国学的内容只有13课,而日本韩国一般都在30—40篇左右。

  李林林说,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追求金钱,对信仰缺失,国学热也是对信仰的一种回归。尤其在现代家庭,孩子习惯了家长倾其所有的奉献、付出,很少有分享、谦让、合作等体验,国学中所蕴含的一些诚信、孝义等理念恰好能给予弥补。

  李林林认为,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国学的比重,至少比现有篇目再增多4—5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可以不必从高深的理论入手,把语文作为一种载体,应将国学融入其中。

  针对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应注重:能有效地把国学内容体现出来,不要太生涩,让孩子不易理解。应选择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如针对幼儿应采取玩游戏,讲故事为主;小学生应采用一些与孩子日常生活贴近的内容,如吃饭、与邻居打招呼等,注重日常习惯培养。开明版课本正是使用通俗的白话文,将一些传统理念渗透其中,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不失为国学启蒙教材的一个范本。

 


—— 信息源自: 京华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