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幼儿教育亟待“回归童年”?

--------------------------------------------------------------------------------
点击次数:1972  发布时间:2010-11-18 14:55:53

 

  5岁的宇萌每天下午从幼儿园回到家,必须拿起笔写作业:10个生字带拼音抄写8遍、做10道数学题、背2个英语单词。翻开宇萌的语文课本,瓜果、蔬菜都是必会写的字;数学课本里不仅有12+4-6=?的连加减法,还有30+10=?斤的度量单位换算;小小的书包里还装着英语书、美术书,掂一掂分量不轻。

 

  宇萌不喜欢做作业,一写字就要喝水、吃东西,妈妈只好常常板起脸来:写不完作业,周末不带你出去玩。于是,小姑娘咬着铅笔头,极不情愿地写起了作业。

 

  小姑娘宇萌的烦恼并非个案。

 

  据湖南省郴州市童星幼儿园园长称,现在的父母早已习惯以孩子能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几道数学题来衡量幼儿园的教学水平。

 

  说起幼儿教育,人们似乎并不陌生。随着所谓早期教育观念的兴起,各类书籍数不胜数,各种机构层出不穷。一节早教课的价格也从当初的几十元上升到如今的上百元。什么亲子游戏、思维训练、音乐活动、智力开发等等,多的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考察早教机构。

 

  造成早教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何在?专家称理论研究是空白。

 

  今年初,国内一本专门针对0~3岁宝宝的专业期刊推出,然而组稿难却让杂志社大伤脑筋,“我们跑了很多高校,发现国内针对这个年龄段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非常少。”对此,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刘云艳深有感触。“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0~3岁的婴幼儿,可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实践方面也很薄弱!”她表示,“目前,从事0~3岁早教的相当一部分是商业化机构,对0~3岁的孩子应该关注什么,缺乏科学的了解,课程开发混乱,缺乏体能的锻炼、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的培养。偏重知识的教育以及简单机械地教育方法,因此造成了早教的混乱和家长的盲从。”

 

  1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项措施破解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幼儿教育问题。新政反映了怎样的指导思想?理想的幼儿教育究竟是个什么标准?父母在幼儿教育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相信会有亿万百姓翘首以盼。

 

  记者从15日开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十一五”课题成果交流与表彰大会上了解到的专家观点是:幼儿教育必须回归童年。

 

  聚焦近年来的幼儿教育,不难发现一个深层次问题。不少父母们所理解的幼儿教育通常就是要让孩子更早的学会听、说、读、写和表达。事实上这种“教”孩子“学习”的做法,忽视了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不仅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而且易于割裂教育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本来应有的密切关系,从而影响儿童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比如说,所谓的各种兴趣班,诸如英语、数学教学无不是侧重向儿童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随机进行的、独立的、自然发生的认识过程,而是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这种远离儿童生存和发展特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磨灭的不仅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勇气,也会使他们以后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许多小学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一些知识,上学后就不认真学习了,反而容易落后于其他学前读书不多的同学。这是因为3~6岁的儿童记忆力好,模仿性高,但由于不是理解的记忆,学得快忘得也快。

 

  在这样的教学中,成人是中心和主角,孩子通常只是观众、听众或配角。不难想象,割裂式教学就像一出提线木偶剧,作为木偶的孩子貌似在活动,但引起活动的线却是牢牢控制在成人的手中。一旦离开了那些线索,木偶般的孩子将寸步难行!在这样的教学中,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往往不复存在。

 

  研究表明,儿童是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其生活、游戏和学习水乳交融,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因此,人类童年的这些特性为父母了解幼儿教育提供了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

 

  不能否认,眼下许多父母为幼儿更多地选择了课本学习而不是游戏及其他,诚然与社会背景高度相关。在我国当前的考试文化中,学习能力同时意味着提示子女的考试竞争力和生存砝码,父母因此格外重视对子女学习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其自我意识会随着年龄逐渐萌发,会不断地需要得到父母及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理解、尊重和满足。如果大人们一味地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为子女选择更多是背离抑或是超越孩子生长规律的课本学习,当孩子们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常常受到大人的漠视和压抑时,就容易形成乖戾、狂躁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家庭同样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最初的场所。假如父母过多地对孩子重智力开发、轻感情疏导,往往还会导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和感情淡漠等问题。因此,幼儿的家庭教育亟待“回归童年”。(本报记者 郝卫江)

 


—— 信息源自:中国妇女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