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面试”方向虽好实操难

--------------------------------------------------------------------------------
点击次数:2468  发布时间:2010-11-15 14:39:33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报道: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写信给校长周其凤,建议招生中采取“高考+面试”的形式,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羁绊和束缚,目前校方正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北大广东招生负责人苏少华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指出:大方向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他已经建议北大招办先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试点,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11名教授联名上书校长

 

  118日,来自北大10个学院的11名教授联名给校长周其凤写信,建议北大应率先摆脱“唯高考分数论”,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即在以中学学习情况和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考生提交申请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面试的环节,加强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的考查,综合决定是否录取。

 

  这11名教授都是北大各个院系赫赫有名的教师,有化学院院长、院士高松,工学院院长陈十一,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陈跃红,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法学院教授潘剑锋和教育学院教授康健。

 

  随后,北大校长周其凤的书面回信也在北大校内网上公布出来了。他表示: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只不过“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怕考虑不周,因此向北大同仁和校友征集意见”。

 

  北大招办回应:审慎改革

 

  此事一出,媒体即高度关注,纷纷联系北大招办。北大招办低调处置,仅通过微博作了统一回应。回应说:招办已注意到这封联名信和相关报道,信中所反映的问题的确是当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重大问题。教授们的观点、思想和智慧对于推动北大招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深受启发”。

 

  回应还说,将认真研究,充分调研,结合北大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稳步、审慎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招生负责人:应先搞试点

 

  “我刚刚给北大招办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他们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北京大学广东招生负责人苏少华昨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说,“高考分数+面试”的做法大方向是好的,只是实际操作中很难,最好先找一个范围比较小的地方试点,比如说在天津。

 

  苏少华说,要面试,会增加考生的成本,比如说广东的面试点设在广州,汕头的考生就要过来。如果计划招生20个,起码要面试50个人。录取了还好,若最终没能录取,就是一笔额外的开支。

 

  再者,增加面试环节,就要投入大量的教授,录取时间也来不及。况且,面试资格线划在哪里也是问题,弄不好很多人会有意见。另外,面试该有什么样的统一标准?如何保证各个教授、各个面试点都有基本一致的把握度?高考分数和面试成绩在录取中各占多少比例?

 

  苏少华建议先试点,“高考改革不能急,否则为了避免一个问题,就会出现更多其他问题,并且可能更严重!”

 

  网友:高分考生不敢报北大

 

  网友对这事也高度关注,记者发现网上留言中反对意见不少。四川攀枝花的一位网友说:“如果要面试,北大提档比例可能到150%甚至更高,更多的高分考生面临被退档的风险,必然会出现高分考生不敢报北大。”  还有很多网友出于中国国情考虑,担心新办法实施后造成新的不公平。

 

 

 


—— 信息源自:羊城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