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袁贵仁:十二五期间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
点击次数:2767  发布时间:2010-11-11 13:20:23

 

  教育,是与亿万民众最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之一。“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的免费、职业院校的扩招、资助体系的健全……无一不让更多农村学子受益,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更为“十二五”及更长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1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十一五”教育改革取得四个标志性成果

 

  记者: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如果把“十一五”这五年放在您40多年教育工作生涯中,您会给出什么样的总体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这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有的已提前实现,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这一目标已于2007年突破,2009年已达868万。有的可望如期实现,比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为9年,2009年已达8.9年。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五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标志性成果:

 

  第一个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2008年,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惠及了全国1.6亿学生。200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

 

  第二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9年为24.2%,在校生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个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中职在校生近2200万、高职在校生1280万,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第四个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其中,最突出的是,建立健全了国家教育资助体系。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奖助学金制度。资助体系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入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可以说,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

 

  农村家庭尽享免费义务教育惠泽

 

  记者:您刚才谈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免费,这对中国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是给农村家庭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袁贵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华民族长期不懈的追求。1986年《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规定实行9年义务教育,逐步免除义务教育学费。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秋季学期,在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又分阶段全部免除了全国城乡1.6亿学生的杂费,从而在全国城乡全面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目前全国农村和近一半城市还免除了书本费,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费补助。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确立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算起,我们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对于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对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是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二是减轻了亿万家庭经济负担,改善了民生。2008年免除学杂费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个家庭平均减少支出770多元。与此同时,据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累计新增2000多亿元。

 

  三是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确立了由政府负全责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为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记者:去年11月,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新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您刚才也谈到了四个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关情况?

 

  袁贵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得到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

 

  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共招聘18万名特岗教师,覆盖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问题。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2009年已达8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包括:

 

  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免除了学杂费,农村和一半城市免除了书本费,还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补助。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受资助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90%。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涉农专业、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免费比例达到40%

 

  普通高中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在校生总数20%

 

  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立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家资助制度覆盖面更广、比例更大、标准更高。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您认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袁贵仁:“十一五”期间,农村教育、中西部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相对薄弱,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西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强中西部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两免一补”标准,实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总之,要尽最大努力缩小中西部教育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 信息源自:农民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