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海南文昌中学一高三毕姓女生不堪压力,4日中午在学校教室自杀,经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对该学生的具体死因作进一步调查。学校方面介绍说,该毕姓女生原为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重点班学生,今年参加高考失利,分数不到500分,与理想大学无缘,便对心灵产生刺激。在其父母的安排下,进入文昌中学复读,准备迎接来年高考。”
呜呼!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再次成为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殉葬者,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已经不想再追问究竟谁该为生命的逝去负责,因为再多的赔偿或者再多的处罚也无法挽救那如花般的生命。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上演?
中学生自杀案件其实并不是个案,而且已经呈现出一种让人担忧的群体性发展趋势,查看一下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就可以发现,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媒体不时报道有关大学生、中学生自杀的新闻,甚至小学生自杀新闻也开始出现,有关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新闻更多。事实上,不管是大学生自杀,还是中学生自杀,或者是小学生离家出走,根源都在于现在的学生压力过大,导致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又得不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心理救助,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校园悲剧。
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有太多绕不开的功利和世俗,可以说,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并盛行才是学生自杀的罪魁祸首。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及生源,当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无不取决于升学率。也正是基于此,素质教育的呼声最终难抵应试教育的行动,尽管人人都清楚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都在高呼“育人”口号,最终却难逃“口口声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办应试教育”的尴尬。从这一点上说,可以说中学生自杀不是真的自杀,而是被“谋杀”,而“谋杀”中学生的真正“凶手”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是这种“以考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扭曲体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不堪压力而选择自杀方式以求解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非一日可以砸破,但若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校园悲剧中反思自身,或许能够起到亡羊补牢之效。
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要尽快走出“英才教育”的误区,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社会公民,而不是一个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一无所长的“考奴”。为此,学校、家长、社会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都必须改变。
我们的学校应该反思:在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有没有适应当前独生子女学生的群体缺陷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的新变化,及时转变旧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我们需要谨记的是,教学上千万不能分三六九等,应该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我们的老师应该反思:孩子不是考试机器,是我们的未来,不要让太多的作业和各种名目的测验、考试压垮他们。要爱孩子,要相信孩子,而且要做到相信每一个孩子。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我们的老师需要不断加强知识的自我更新,使自己的教育水平能跟上不同年龄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要去充当孩子的绝对权威,而要做孩子的良师和益友,特别是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发现并伸出援手
我们的家庭应该反思:孩子不是我我们的“面子工程”,不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功利,过于严厉。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减课业负担,还要减心理负担。让孩子在一个民主、和谐而又不失规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