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局发文是在玩文字游戏”

--------------------------------------------------------------------------------
点击次数:2418  发布时间:2010-11-3 15:10:06

 

  作为本案的代理律师,张刚此后又陆续代理了一些全国各地中师毕业生的行政诉讼案件,这些人有着共同的遭遇。

  张刚认为,首先,这些中师毕业生都是从初中通过考试选优录取的学生,品学兼优。他们都是国家专门为农村中小学培养的小学教师,不少人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理想,做好了到中国最艰苦的农村基层小学任教的决心和心理准备。大多数学生在拿到中师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亲戚邻人争相祝贺,家人脸上也风光十足。

  在张刚看来,这些学生选择中师,除了圆教师梦的想法外,国家承诺的“包分配”政策对他们也是一种吸引。在当时,中师生的培养类型包括三类:一是国家计划内招生(包括定向生),二是委托培养生,三是自费生。国家相应的政策是:国家计划招生的学生由国家分配,委培生由委托培养单位负责分配,自费生是自主择业。大部分中师生除了计划内招生,就是委培生,培养费不是委托培养单位出资,而是学生自己出钱,很多家庭因此负债累累。所以有学生希望尽早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

  这些中师生在毕业后,一般是持省教育厅或者市教育局签发的报到证,到当地教育局报到,但得到的回复基本一致:不予分配,或者是等着,而且是无限期地等着。很多中师毕业生在遭到分配拒绝后,精神受到极度创伤,有些中师毕业生甚至出现抑郁症、自杀倾向有精神病的。 而当地教育部门给出不予分配的理由无非是:政策改变;没有编制;财政困难;新政策规定学校逢进必考等。当地教育部门实在无法向毕业生交代了,就会采用“组织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最后象征性地录用几个有关系的毕业生,就算是完成工作。

  有的地方实在是缺少教师,就把这些中师毕业生聘为代课教师。他们的工作量比其他教师大,教学成绩比其他教师好,地位和待遇却相差甚远,工资一般是正式教师的一半还要少,没有评职称的资格,没有评先进的名额,福利也没有。

  有这些遭遇的中师毕业生一般首先采取的维权方式就是上访,他们也成为重点监控的对象。上访的代价就是: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精力的花费,动不动就带来人身的威胁,有的被拘留,有的被劳动教养,有的被判刑。

  张刚认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是法定的安置师范毕业生就业的行政机关,以种种理由拒绝安置毕业生就业,是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毕业生可提起行政诉讼。

  长期研究行政诉讼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成栋认为,发生在新泰的这起行政诉讼案件中,被告(地方教育局)对原告(65名中师毕业生)的工作安排处理应该联系原告的诉讼请求,联系法院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确认。

 在他看来,安置工作包括安置行为和安置结果,是一个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的义务,义务完成之后就意味着原告被赋予了一种身份和职责。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刘超等六十五人工作安置问题处理的通知》没有实质意义,因为推荐就业仅是一般性的义务,而法院判决的则是具体的义务,要求被告在判决生效后的一定期限内对65名原告的工作安置问题作出处理,这不是空洞的程序性的义务。

  “教育局发这个文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履行实质性的义务,没有考虑原告的诉讼请求。”王成栋说。

  但王成栋认为,原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会“比较复杂”,首先要有指标,其次要根据指标安排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原告学生十几年来工作没有安排,这并非学生们的过错,是由于行政机关没有履行法定责任。当然还要看该行政机关能不能履行职责。目前来看,新泰市教育局每年都在招聘老师,说明它是有能力的,应该履行。”

  在王成栋看来,这种履行不适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因为法律上有“法不溯及既往”的重要原则。

  “尽管现在的政策是‘逢进必考’,但过去不是,现有的政策不能溯及既往。因此只能按照当时签订协议时的规定。”王成栋说。

 

 


—— 信息源自: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