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男孩还是当女孩?这个以往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成了不少孩子的心病。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每年会接到上百个想做变性手术的案例,近几年,同性恋咨询也有攀升趋势。专家们在咨询中发现,学校以及家长对孩子性别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滞后,是导致问题的关键。上周末,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家长们举办了一场学生性教育指导讲座,宣武少年宫的小剧场被挤得满满的,专家的分析,让家长们找到了平时教育的误区。
话题:性教育不应羞羞答答 莫让孩子“自学成才”
坚称自己是“捡来的”
男孩要做亲子鉴定
在上周末的家长讲座上,心理专家向家长们展示了一些小学生对自己“从哪里来”的理解。孩子们把自己的来历画了下来,画面显示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从妈妈肚子里抱出来的,有的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还有的是被风吹来的……
专家介绍说,很多家长认为随便编个理由骗骗孩子并无大碍,但实际上,从小在孩子心里埋下错误的认识,很容易在日后变为亲子矛盾的诱因。
曾有个男孩,因为中考志愿与家长愿望不统一而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男孩一进门就说,要寻求法律帮助,因为父母干涉了他选择学校的自由。调解多时,父母和孩子仍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忽然要求做亲子鉴定,他坚持说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他们早就告诉我,我是捡来的。”妈妈对孩子的反应非常吃惊,不得不找出“婴儿出生证”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亲生母亲,但是孩子仍然不相信。无奈之下,妈妈只好跟儿子到医院做亲子鉴定。当鉴定结果摆在孩子面前的时候,看到99.9%的基因相似度,孩子仍然有疑虑,认为不是100%,自己就仍然有可能不是亲生的。最终只能由医生出面解释:结果不可能是100%,因为你和妈妈不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个结果已经说明是亲生的了。
专家分析,家长的善意欺骗,很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其实是要解决自己的归属问题,要得到身份认同。这时家长要给出正确答案,使他明确自己在家里的位置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性玩伴结识男友
两个姐妹反目成仇
很多家长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早,因此多数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交异性朋友,以避免发生早恋。而孩子和同性朋友一起玩,家长们则很放心。但这种“放心”,却有可能造就新的问题。
正在读初二的小静是被妈妈带着来咨询中心的,妈妈说她最近忽然对好朋友小宁恶语相向,之前两个孩子关系很好,现在却几乎成了仇人。妈妈怀疑孩子患上了交往障碍。见到咨询老师的时候小静掏出一把刀,她说买刀的事妈妈并不知道,她想用刀杀了小宁最近新交的男朋友,因为小宁“背叛”了她。
小静的妈妈和小宁的妈妈是好朋友,经常带着孩子聚会。两个孩子的年龄差不多,又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因此她俩从小就是好姐妹,每天形影不离。小宁身体发育比较早,五年级时两个女孩对身材的变化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也让两个孩子的关系走出了正常范畴。进入初中后,小宁开始有了“追求者”,初二时,一个男孩成了小宁的“男朋友”。小静对此难以接受,认为自己的朋友被抢走了,因此开始怨恨小宁,并产生了报复的念头。而这些内情,家长们一概不知,一直以为是小姐妹闹矛盾。
专家提醒,家长们应该对孩子的同性好友给予更多关注。一些入校咨询的老师发现,现在不少小学生之间的称谓很奇特,同性孩子之间也互称“老婆”、“老公”。这样看似亲密的玩笑,却可能存在隐患。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在10岁之前这样称呼,家长可以不在意。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0岁,也就是在三年级之后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因为在10岁之后,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开始形成。
另外,如果孩子忽然对以前的好朋友反目成仇,或者特别讨厌异性,家长要及时了解缘由。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正常的迹象,不要用“同性恋”等字眼刺激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定位,应该找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在男孩堆里长大
假小子剃光头发
“变性问题”是学生们咨询的一大热点。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老师介绍,询问变性问题的孩子,多数是即将升入初中或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一方面,这些孩子认为,升学是一个可以彻底改变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孩子第二性征发育明显,这时候最容易产生自我接纳问题。从咨询情况看,多数孩子的性别认同问题根源在家长。
楠楠的妈妈给心理咨询中心打来求助电话,因为已经在读初二的楠楠虽然是个女孩却总是打扮得像男孩一样,最近还提出要做变性手术。当妈妈带着楠楠来到咨询中心时,虽然之前有心理准备,但咨询老师还是被吓了一跳。眼前的孩子剃着光头,穿着肥大的篮球服,连说话声音也故意装得瓮声瓮气,完全找不到女孩的影子。
通过了解,专家得知,楠楠的爸爸有两个哥哥,那两家都生了男孩,只有楠楠是女孩。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从小就把楠楠当男孩养。小时候楠楠也曾向父母提出想穿裙子,却被爸爸狠批了一顿,骂她“臭美”。楠楠穿着表哥们的衣服长大,一直跟男孩扎堆儿玩,有时候跟男孩们打架,爸爸还会夸她勇敢。渐渐地,楠楠似乎接受了自己“假小子”的身份,但是升入初中,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担心起来:整天跟一群男孩玩,哥们儿相称,难免出差错。为了避免女儿失足,妈妈要求女儿远离男生。没想到楠楠却说,不想当女孩了,要做变性手术。
咨询老师给楠楠补上生理课,并且告诉她,变性手术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手术之后她也不能完全成为男孩。如果真的做了手术,很可能跟男生、女生都做不了朋友。经过一番开导,楠楠逐渐打消了做手术的念头,离开咨询中心的时候也不再假装男孩的声音说话了。一年之后,这个女孩终于留起了头发。
青春期教育
要从小学开始
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介绍说,很多家长都知道青春期教育很重要,但很少有家长明白,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专家们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是青春期前,这时很多孩子都会有“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并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四年级至六年级是青春初期,这时很多孩子已经出现青春期变化,最近一份调查显示,64%的女生在11岁,也就是五年级的时候就出现月经初潮,这时候应该教给孩子生理卫生知识;初中是青春中期,孩子们的第二性征发育明显,这时最大的问题是自我接纳,从实际咨询情况看,询问变性问题和同性恋问题最多的年龄段就是初中阶段;高中是青春后期,这时应该对孩子进行亲情、友情、爱情观的教育。 本报记者 李莉 J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