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达到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完成教师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训练和培养,使自己逐渐认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学习中使之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本真价值在于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学生逐渐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其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展,打造生命化的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经之路。
然而,由于教师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受到功利主义以及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现行课堂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过于关注整齐划一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挑战和创新,缺乏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中生命意义的缺失。以知识为本位,将完整生命的成长窄化为知识的增长,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处于附属地位,这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究其根源在于对生命的漠视。
因此,一种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生命化教育的新课堂的建构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在当代中国,关怀生命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课堂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生命关怀的基础和关键。上海卢湾中学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关注教学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成为有生命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命化的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以生命为出发点,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引导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创造而富有个性地发展。生命化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最体现人性关怀的教育。生命化教育,应以生命为基点,关注生命,创造生命适宜成长的条件,使教育真正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地。“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息”,是生命化教育核心的表达,也是生命化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生命化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着生命中暂时的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生命化课堂应正视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存在神圣的权威和统一,有的只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秉性各异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只有将学生视为拥有生命意识、具有独特人格的人,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才能使他们年轻的生命力得以彰显。因此,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是生命化课堂所呈现出的第一个特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说明人是未固定化的,具有未确定性和未完成性。人的“未完成性”意味着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人的发展也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超越性,这使人的生命永远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中。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正应该基于生命动态生成的特征,不能用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僵硬地规划学生、限定学生,相反,应是基于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有的不同的生命体验的理解,重视学生在现阶段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于是,理解生命的生成性是生命化课堂的第二个特征。
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是人与低等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人天生就表现出乐于自主地去探寻、追问、创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在探索、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自主性,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探寻世界的博大和精深。因此,善待生命的自主性成为生命化课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命个体,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和信念等丰富的内涵。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中的生命发展价值,在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在一次次的探寻经历中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涵,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因此,关注生命的整体性成为生命化课堂的第四个特征。
世界每天都在飞速地进步,根本的原因是人在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人类创造活动和创造力的开发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它是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生命化课堂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自主意愿的同时,及时发现学生潜藏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创造所带来的生命乐趣,仅而发现创造所带来的生命意义。于是,激发生命的创造性成为生命化课堂的第五个重要特征。
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要切实落实教育生命化,课堂应成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课堂的生命化应首先溶入生命化的光环之中。
而打造生命化课堂,教师是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推进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的内化是打造生命化课堂的首要内容。教师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需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个体发展之外,相互间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教师发展的关键。
上海卢湾中学最近对打造生命课堂的初步实践进行了总结,集累优秀成果,反思不足,使构建生命化课堂成为一项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