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权力俯首帖耳有损高校形象
从秋季开学起,重庆各高校都在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多名拒绝转户的学生称,动员已变为强迫,拒绝转户者被教师约谈,并以奖学金、入党甚至毕业证等相要挟。这些学生担忧转户后,老家的宅基地和农田被收回,在日后可能的拆迁中,得不到补偿。(10月28日《新京报》)
“政府的精神”,“必须转”,这种蛮不讲理的背后,实际上是高校只惟上的境界写照——不管不讲原则,对权力如此俯首帖耳。
有一种说法认为,行政化的特质,让大学变得越来越像行政机构;大学校长,甚至身兼处长身份或处长待遇的教授们,越来越像政府官员。而说得更确切一点,其实不是像,简直就是。校长及其他校方官员们,从考核任命,到职级待遇,都和政府官员一样,近乎一个模子而出,怎么不是政府官员?常见的情况是,政府官员可以直接调任大学领导,而他可以不是教授,可以从来没搞过教育,只要级别对应;大学领导也可以调任政府官员,硬件当然也是级别。
高校领导=政府官员,在此种语境下,学生自然是官员领导下的下属了,当然,高校即便不是公立性质,不隶属于政府,它也是有出资人的;那么校长、校方官员以及教授、教师们,很多事情上要服从出资人的利益,贯彻出资人的精神,也属正常形态规则。然而,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在无条件服从出资人的精神;校方可以无视学生权益,甚至以毕业证相要挟,强迫学生服从出资人的非法精神呢?肯定不是。这个问题无需多言或例举什么。
服从从来就不应该是无原则的;学校也好,校领导、教师也罢,除了讲服从,还要讲职业理念、道德。比如,学校和教师应该将“传道授业解惑”奉为最高理念;自己的行为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楷模。如果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奉行这样的理念,那么在其行为意识中占上位的就应该是“传道”与“解惑”;应该是如何以自己的身正给学生们做正直的表率,表现出应有的为师之范。而不是满脑子装的全都是精神,惟精神是诺,惟权力俯首帖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