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治华)近日,关于今年大学生冬季长跑进行指纹打卡遭到质疑一事,教育部昨日回复本报表示,本活动中鹰网服务器属于教育网,安全性高,学生指纹没有商业用途,并且鹰网已向有关部门申请了ICP备案号,并已受理。
近日,部分省市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行的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1月12日正式启动,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全国100所高校试点进行“指纹打卡”方式,学生先要在一个名叫“鹰网”的网站上注册,获得注册码后再到学校内录指纹。
然而由于“鹰网”网站下方没有标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的ICP备案号,这一指纹打卡方式遭到部分大学生的质疑,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教育部表示,从2007年开始,连续开展了三届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组先后在广东部分高校开展了两轮“校园智能阳光长跑自助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今年开展的是新一轮试点工作。
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过去的冬季长跑活动流于形式,参与的学生只是长跑爱好者;而“指纹打卡”去年在广东高校试行效果良好,不仅减少人为的督导和监控,而且长跑的参与率达到90%。
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考虑到安全因素和大多数参与学校使用的是教育网,所以本次活动特别强调网络安全问题。为安全考虑,鹰网服务器由大学托管,属于教育网。现在鹰网已向有关部门申请了ICP备案号,并已受理。
此外,活动中采集的学生指纹只是用于长跑管理系统使用,系统保存的是一串经过加密处理的编码,此类编码只能在长跑系统管理中使用,在其他任何系统中无法识别,也没有其他商业价值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