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东网10月27日电 题:教育该疏不该堵 切忌简单粗暴对待问题
广东新闻网评论员 廖丽丽
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N多的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近乎严苛的条款引起一片争议,有的家长立挺学校的做法,有的家长直接“拍砖”。(10月23日《南京晨报》)
这条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尤其是不准收看湖南卫视这一禁令更是引发多方讨论,几乎可与呼呼而过的台风“鲶鱼”热度相媲美。
有人拍手称快,认为此举对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网名为孙红心的网友认为,该卫视播的很多电视剧中,校园早恋、校园帮派、校园暴力充斥其间,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产生不良影响。
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简单粗暴地禁止学生收看某个卫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教育界看到了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同时采取的一些手段却又显得低级无力。
另外,还有不少网友质疑该消息的真实性,“名校”到底是指哪所学校,“禁看湖南卫视”的规定具体又是怎么回事,网帖里都没有更多的细节,报道所依据的仅是“某网友”爆料,其真实性还有待考察。
如果最后查证确有其事的话,这样的“规定”确实令人感到失望。时代在不断发展,而这所谓名校的教育手段却如此滞后,居然企图用“堵”的方式来杜绝学生接触某卫视,殊不知,“堵”住了湖南卫视,还有其他卫视。虽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倘若只是单纯地“堵”,而不是用疏导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之下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湖南卫视的受众群体大部分为青少年,他们有很重的逆反心理,如果简单粗暴地下禁令,可能会适得其反。教育的关键在于积极的引导,疏导好过“堵”,一味的“堵”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斥禁令。另一方面,该校提倡让学生看CCTV-2、CCTV-10和CCTV-9这三个频道,即央视的财经频道、科教频道和英语国际频道。学生在课外时间看电视多数选择娱乐、潮流、时尚的节目,如果硬要强求,则有剥夺学生快乐的嫌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
另一方面,如果消息为虚假新闻,一条网络留言就能引爆一个新闻话题,引发多方持续热议,让有识之士反思中国教育之弊,那么也足以见得“禁令式”教育的不得人心。教育问题不能被简单、粗暴地对待,应当提供恰当的疏导,而非用一味的“堵”来改变一些所谓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