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李启铭河北大学车祸案引发“李刚门”扯出“抄袭门”
新学期开学,“大学生有车族”这一独特的群体浮出水面。和很多每月生活费才几百元的同学相比,尤其是和接近总人数30%的贫困大学生相比,“有车族”显得很抢眼。记者调查发现,粗略算下来,抛开车子本身的成本,校内停车费和汽油费等加起来,“有车族”每个月养车少则要花三五百元,多则逾千元。
对此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也没必要惊慌失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大学生有车无车都不需我们去干涉。
大学生有车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况且大学生已经步入了社会的一半,他们要通过学习的过程学会生活,学会驾驶的一门技能又有何错?通过有车去体验生活,并提高自食其力的理念。
当然大部分大学生的车来源于父母,来源于家庭,并非其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有了车得保养车,爱护车,同时各种费用要靠自己想办法,负担加油费和养车费,通过在业余时间的实践活动或者其他途径去自己承担,这也是大学生的一种生活进步,也并非躺在父母怀里“坐吃山空”。
汽车也是代步工具,有人喜欢自己开车,有人喜欢坐出租车出门,有人喜欢低碳生活,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爱好去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这也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社会也没有权利,更没有惩戒权,更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过问或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管大学生的车来源于什么?只要自己需要就是“劲道”。
富二代有富二代的生活方式,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他们喜欢,生活方式是自己的事,我们别吃多了撑的慌,管他有何用?惊慌失措。要是自己有车,就考虑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驾驶的大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车,也不用急,先完成学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购买车,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生有车本没有什么好奇的,这如同大学生在高校时谈对象一样,都是人家的私事,其他人没必要去干涉,更不用去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或者硬要弄个“三板斧”砍向大学生有车族,这样就涉嫌别人私生活,不地道,也不“劲道”。
(文/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