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男,22岁,系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10月16日21时40分许,河北大学生活区,醉酒驾驶的李启铭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事故发生后,他仍驾车继续行驶,在学校门口被保安和学生截住。
借着酒劲,李启铭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我去,我爸是李刚!”
目前,李启铭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伤者陈某因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张某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保定市公安交警二大队已成立专案组,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及责任追究工作。
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些网友发起了“‘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借此表达对这句话的反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因为我爸是李刚。”“蓦然回首,我爸是李刚。”“考试不及格,我爸是李刚;工作没着落,我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阎王不饶我,我爸是李刚!”……
10月21日下午,李启铭的父亲李刚接受央视独家采访,向受害人及家属表示诚恳道歉,并深深鞠躬。采访中,李刚多次哽咽。
“官二代”、“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有共性原因,也有突出的个性原因。
从共性原因看,当今的家庭教育都很淡漠,且有将家庭关系变异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的趋势,父母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一般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即普遍崇尚“权势”与“财富”,把父母的权势、家庭的财富,无形中转变为孩子的社会地位。这种“权势观”和“财富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个性原因看,“富一代”和“官一代”显然不希望 “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代”,他们希望孩子成才,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却问题多多。
其一,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因此有“补偿”心理,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不过也由此反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
其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干”,总爱表露用钱和权可以搞定一切,把生意场和官场上的规则带进家庭;
其三,父母身边的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要啥有啥,即便父母告诉他不要张扬,但孩子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为所欲为的“王国”。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普遍重视学校教育,但支撑学校教育的,还有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发展,家庭教育起基础性作用。有一些 “官一代”、“富一代”,总把教育责任交给学校,认为只要花钱给孩子上个好学校就可以了,今后大不了送孩子出国。到头来,就是孩子出国,也极有可能是“垃圾留学”,回国后照样啃老。
当然,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怎样的家庭教育。当今的“富一代”和“官一代”,很难脱身于商场规则和官场规则,来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公民教育。有的家庭还主动从小告诉孩子何为“潜规则”,培养孩子的“灰色技能”,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殊不知,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往往,“官二代”比起“民二代”教育起来更为不易。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封建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很多人身上仍拖着长长的“官本位”的“尾巴”,特别是在官场弥漫着腐败之风的当下,一些“官二代”,每逢春节,就有非亲非故的人上前去给“官二代”送上大把大把的“压岁钱”。即便已经是在校的大学生,放假归来,或许其父母单位就有小车去车站、机场专程接他们回家。往往“官二代”比“民二代”高人一等,这种“潜意识”是从平素“点点滴滴”之中“潜移默化”而生成的。“从量变到质变”,李启铭在醉驾撞死人的“关键时刻”冒出“我爸爸是李刚”,也便见怪不怪了。眼下,我们姑且不论李刚究竟是不是“为人、从政口碑都不错”,起码,对于李启铭是“子不教,父之过”。
平心而论,甭说李刚,就是作为外界当长辈的,当我们看到李启铭,或者其他“富二代”说出“我爸爸是李刚”这类雷人雷语时,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
【观点大杂烩】
孩子应该是平等的,他们有权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论他们的父母是百万富翁,还是下岗工人。可是现实离这个理想还太远。有个有钱、有势、有资源的爸爸,就可以上好学校、找好工作,甚至犯了错误也被忽视不见。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甚至对于闯了祸出了事的处理也不平等。作为社会正义的平等在各种领域一再被忽视。
——moonlightlover
套用潘石屹的话说,这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中最极端的表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在中国社会中是法大、权大还是钱大的问题。有权可以左右法律,法律的地位是什么?没权没钱的人只能用暴力、自焚、上访争取自己的权利。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应该如何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而不是让金钱和权力把这些孩子惯成废人。
不管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穷二代,作为民族的二代我们都要思考,今后的“路”在哪,要往哪走,我们能不能继往开来,能不能真正和谐,真正适合我们这代人的信念是什么?不管穷人、富人、还是为官之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为整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影响我们20岁、30岁以后N年的整个人生!
——轻轻飞蝶
对于李启铭来说,“我爸是李刚”可能是一时情急之下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当然这种反应说明了中国教育的大问题,从小就没有让他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特别是独生子女,总是在众多人的爱和保证下“拙”壮成长!虽然看起来很健壮,但一旦出了温室就会枯萎,没法适应,所以不自然的就会寻求温室的保护!
当然,绝不会是李启铭一人在这种情急之下做出这种反应,更多的人,不但可以“我爸是李刚”,“我舅的舅是李刚”都有可能。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值得我们反思。
——gjp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