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林林
“妈妈,我当上班级的灯长了。”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帅帅,急着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从当上灯长的那一天开始,他每天都要更多留意自己的管辖对象———教室最前排的两盏灯,这也是他作为灯长的全部职能。(10月24日东北网)
有调查显示,北京近九成小学生想当班干部,七成小学生想当班长,也就是班里的“一把手”。目前在很多小学,班干部几乎到了多如牛毛的地步。所谓“灯长”,不过老师费煞苦心,生造的官衔之一。
记得小女早两年在某名校读小学时,几乎每个班都有80%的同学当上了班干部,有的官衔设置和“灯长”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负责开关教室窗户的叫“户长”;专门看管教室后面盆栽的叫“花长”……当然,学校领导说了,这叫“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话,倒说得不错。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的确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但问题是,只要学生为班级做了丁点大的事儿,老师就挖空心思,信口封个带“长”字的官衔,这就难免令人惊诧莫名了。
小学“全民皆官”现象所以日趋严重,个中原因大体有三:一是不少家长官本位意识超强,希望一踏进小学的门坎,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二是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动辄向学生封官许愿,就是西方一直倡导的赏识教育;三是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似懂非懂地认定“当官才算有出息”。
恕我直言,若任由这种可怕的权力意识,像现在这样密集渗透中小学校园,就算上天答应再给我们500年,只怕也无法构建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