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人民网转发评论文章:中国教育腐败惨不忍睹

--------------------------------------------------------------------------------
点击次数:2912  发布时间:2010-10-25 15:47:11

 

  中国 教育腐败已处于“重灾区”了吗?

  虽说教育部门在分析高校腐败时,将案发的“高发地”,集中在招生、设备采购、基建、财务领域,但总体而言,近年来的高校腐败大案,主要还是在设备采购、基建领域,在招生领域,出现千万巨贪,就连很多高校人士也没有想到——据媒体报道,大家普遍反映有几个没想到:第一是没想到在教育领域的这类高层官员也会被抓;第二是没想到他个人涉及的受贿数额巨大;第三是以为收点感谢费不算什么,滋长了腐败的贪心。

  如果说发生在采购、基建领域的腐败,其危害主要是影响采购质量、破坏商业公平竞争,大搞权钱交易,而发生在招生、换专业等领域的腐败,其危害性就更大,直接颠覆教育公平。分析于案的案情,人们不仅要问,他接受104笔涉及高考录取的贿赂,都给这些委托人办了些什么?是不是不够条件也被录取?是不是违规运作自主招生?这样的操作,又影响到多少学生的命运——他们本该录取却没有录取?本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却名落孙山?同样,那29起换专业受贿,又是怎样操作的呢?

  需要追问的,显然还不止这些。以于案的受贿金额看,高考录取平均每笔达到3.6万;转专业受贿平均每笔达到6万,能够支付这些的显然不是一般家庭、贫困家庭。这显然把高考录取、校内换专业变为了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另外,从媒体的报道看,于案的一个特点是,利用手中的干部任命权力,给大中小学校校长打招呼。这就不由让人困惑,大中小学校长可以听领导一声招呼就操作入学、换专业、招聘用人,这样的权力在校内不可谓不大,进而,除了这位领导的“招呼”之外,校长们是否还听其他领导的“招呼”?是不是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解决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的请托?这样一来,高校的招生、换专业操作,有怎样的权力与利益链条,是怎样的不堪?

  于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高校腐败全景图——调查显示,于兴昌一案牵涉学校之多,省内大、中、小学莫不涉及,其中包括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院校——这说明,高校没有所谓的腐败重灾区,而是处处都是重灾区。这样的现实,无疑产生两方面严重问题,其一,所有的教育规则被破坏,教育尊严荡然无存,校园之内也无教育公平与教育道义可言,其二,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公信力受损,人们所见的是从教育系统的最高官员到大中小学校长们,无所不能地运作权力,轻松地搞定自己想搞定的一切。这样于受教育者有害的教育别提追求一流,就连培养合格的公民也难。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自主招生和高校换专业这两大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领域,由于高校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成为被权势利用最多的地方。印证了社会舆论对自主招生、高校校内换专业是否公平公正的质疑。

  这不是自主招生和换专业政策本身之错,而是权力不受制约的祸害。事实上,无论是基建、财务、设备采购,还是招生、学生培养管理,出现腐败问题,其根源是一样的,即行政权力在教育系统、学校的无所不能。根本上治理高校腐败,必须建立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教育的管评办分离,以及学校内部的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这样,行政的权力才会得到制约,而办学才可能公开、透明。

  就于案本身而言,在笔者看来,远未结束。司法机关应该顺藤摸瓜,审理涉案的30多所大学在招生、换专业中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以此让公众对大学的自主招生、换专业政策的改革与推进以信心。同时,教育系统应该痛下决心,以此作为推进全面教改的契机,斩断复杂的教育权力与利益关系网,构建新的教育管理秩序,只有如此,才能还教育以健康、有序。(熊丙奇(微博))

  特别提示:本帖只代表罗宗华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 信息源自:人民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