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禁看电视”是应试焦虑作怪

--------------------------------------------------------------------------------
点击次数:2896  发布时间:2010-10-25 15:45:24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南京某名校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规定,“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

  近乎严苛的条款引起一片争议,有的家长直接“拍砖”,比如有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孩子一周学习下来弦绷得紧紧的,一共只能看两天的电视,到底有什么不适合初中的孩子看?又不是放什么少儿不宜?但耐人寻味的是,也有不少家长极力支持老师的禁令。

  一方是反弹,一方是力挺,其实都是为孩子着想。前者希望孩子轻松一点、视野宽广一点;后者希望孩子专心一点,精力多放在学习上。进而言之,这些规定乍看起来充满了粗糙与强制的色彩,是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过度干涉,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但平心而论,这种做法的出发点用心良苦,是希冀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当然,这种希冀的背后隐含着强烈的功利性,通过这些禁令一方面达到管束孩子的目的,另一方面孩子成绩提高也能为老师和学校添光加彩。

  由此观之,该名校的禁令应该从多重角度解读。首先,禁令有偏颇之处,但同时还应该看到,该禁令也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一些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确实陷入了过度娱乐、低级趣味和浅薄粗糙等泥淖而不能自拔,别说孩子不宜久看,就是成人也不可沉湎其中。因此让正处于思维活跃期的孩子远离电视,未必是坏事。电子产品也是如此,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孩子过度把玩手机、MP3、MP4,同样会影响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有的时候适当地控制孩子迷恋电子产品,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其次,更该追问老师为何会下发这样容易引起争议的规定。联系到不少家长支持老师的这些规定,可以说这实际上映衬了应试焦虑。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升学率依然是颇具威力的指挥棒。于是,学校和老师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确保孩子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要放下,电视不能看,手机不能打,MP3、MP4不能玩。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话很有道理。

  最后,如何减少乃至杜绝类似禁令?一方面需要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相沟通,另一方面还是要逐渐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当前,个别教育官员在政绩驱动下,刻意回避素质教育,一些学校名义上是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暗行应试教育。不打破应试教育,类似禁令就难以消失,即便消失也会以另一种面目出现。王石川

 


—— 信息源自:北京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