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爱,孕育好老师的土壤

--------------------------------------------------------------------------------
点击次数:3663  发布时间:2010-10-19 15:46:50

    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人感叹当下好老师不常有。 (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我的理解是:品德好、业务精、爱学生、风气正。一句话,有为国育才的责任、能力和操守。

  报道说,当下好老师不常有的原因包括: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应试教育体制制约,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等。

  上述分析,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但愚以为,不能出现好老师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爱”才是孕育好教师的真正土壤。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育与美好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也就无所谓教育,也就谈不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由地发展”。可以断言,大凡缺乏对学生爱的教师,压根儿成不了好老师。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霍懋征,就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从教六十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无论在哪一个学校、教哪一个班的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从五十年代起,她就把一腔“大爱”献给了自己钟情的教育事业。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她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部分,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探究规律,举一反三,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 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学时间。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界的老前辈在称誉霍老师的教学时说:“懋征的教学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试想一下,如果霍老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她能获得“国宝教师”的殊荣么?有道是:“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劝学》),显然,霍老师的殊荣,是其令德之结晶,是“爱的教育”结出的硕果。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谁就得全身心地爱学生,就得遵循教学规律,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付出。我们不否认不良社会环境、应试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等,对教师的影响和制约,但这些毕竟都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教师本身。一些环境良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却很少有令人敬佩的“好教师”出现,而一些荒僻穷困的山区倒不时涌现出爱岗敬业、呕心沥血的好教师,这一情况恰恰表明,“好老师”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是爱学生“爱”出来的。倘若离开自身的努力,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外部环境再好也没有用。

  不是说外部环境不重要,如果缺乏“爱”的教育环境,缺乏“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缺乏“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责任感,同样是不行的。应该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这种环境正才全国各地逐步形成,而且越来越好。退一步讲,就算政策环境不好,也不能成为老师自身不进取的“理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语)。现在摆在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爱”施放到极致。只有这样的“爱”,才能孕育出千千万万为人民群众所深深敬重爱戴的“好老师”。 沈仰佑

 


—— 信息源自:新华报业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