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大学生“回流”复读 复读专家:莫拿青春赌明天

--------------------------------------------------------------------------------
点击次数:3118  发布时间:2010-10-16 14:45:08

 

   高中知识丢了几年拾起来会吃力,专业不满意可校内调换或申请二学位——

大学生回流复读,莫拿青春赌明天

  “请求爸妈再给我一次机会,为我再投资1万元,让我再读一年高三,我一定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今年中秋期间,在郑州一所三本学校读书的小郑刚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央求他的父母。日前,河南郑州一家报纸刊载的这则新闻,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赞叹这样的孩子有志气,定能给父母争光;有人却担忧此种行为是有限高教资源的浪费,应加以遏制。

  大学生“回流”读高中引热议

  事实上,每年都会有不少与小郑一样“回流”的复读生,只是今年这种现象格外突出。两年前的11月27日,《北京晨报》曾以《名校大学生回流复读校》为题报道了北大“大二”学生退学复读的消息,令许多人惊诧和遗憾。记者从几所复读学校了解到,大学生“回流”复读高中现象早已有之,在今年课改的大背景下也不例外。

  一位高考补习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往年他们学校会有数十个600分以上的复读生,但是今年只有几个。尽管如此,到今年10月中旬,该校依然接收了几十名“回流”学生。另一位高考复读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该校有不少学生都是“回流”生,一些人成绩都已经上了二本线,但是为了考一所更好的大学,他们毅然选择了复读。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回流”复读正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业内人士的热议。

  一位民办复读学校的校长认为,大学生“回流”复读高中是一种明智之举,是经过多方利益权衡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他说,多数“回流生”的成功说明,最终选择复读的大部分学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辛苦与努力是值得的。

   虽然“回流”复读生通过再次高考而圆梦的例子不少,但也有业内人士持反对意见。河南省高招办一位负责人指出,学生进入大学后,如果在学校、专业现状与自身需求之间、在退与留之间纠结,最后放弃一年甚至两年学业,选择“回流”复读,这是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退学复读各有各的无奈

  据调查,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高中的诱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无法进行正常的专业调剂;二是对学校的环境不满意,特别是考到外地高校的学生,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或生活习惯严重不适应。很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对院校、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纸招生简章上,入学后才发现真实情况与想象的迥然不同。而当初他们的考分都不低,这让他们觉得不甘心,因此才作出退学复读的决定。

  “部分高中之间的掠夺性竞争也对少数‘失意’学生起到了诱惑的作用。”一位教育资深人士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高考分数出来后,有的高中首先向优秀考生抛出‘橄榄枝’,称凭他的分数,回校复读一年,必定能考上某某名校。还有更具诱惑力的,那就是直接向学生承诺,复读期间,学校免除学杂费、住宿费,有的还有每月数百元的‘生活补贴’。翌年考上名牌大学,学校更会奖励不低于10万元的‘争光奖’。”这样,不谙世事的高中生便毫不犹豫地“拿青春赌明天”,心想虽然是晚就业一年,但是却早一年拿到了高额的“工资”。

  “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成绩优秀学生容易被这个高额奖励打动,他们甚至可以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在母校读上两三年高三,母校也在所不辞。因为母校是用他们的成绩向政府部门、向社会昭示学校的办学成绩。”一位自称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专家建议大学生理性选择切忌盲目复读

  针对大学生“回流”复读现象,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河南师范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说,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所谓最好的大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大学生应尽量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也可以辅修第二学位或者读研深造,如果真的要选择复读,一定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切忌盲目复读。一旦决定复读就要调整好心态,尽快进入备战高考的状态。

  河南教育学院一位教授说,现在很多学生只知道清华、北大等少数名校,对其他高校则知之甚少。在报考志愿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甚至有人因此报考了不够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他建议,中学应该多办一些讲座,向学生讲授关于高校的情况、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实现中学与大学的无缝对接。

  “平时,很多学生都全心全意备战高考,很少有精力兼顾了解高校的情况。其实,如果把学习比作种庄稼,把高考比作收获,那么应该把报志愿比作保管和储存。”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王学进认为,高中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他们的一生发展负责。

  如果说“大一”的学生因某种不可调和的原因而选择复读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学生,如果要选择复读可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河南大学一位教授说,高中的知识丢了几年之后,再拾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因此一定不要轻言退学。如果只是对专业不满意,校内调换专业、申请第二学位等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再说,复读花费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都是巨大的。即便是几经拼搏考上了所谓理想的大学,充其量也只是“扳了个平手”。假如复读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轻则留下遗憾,重则饮恨终身。

  ■本报记者 郭炳德

  《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6日第2版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