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内,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将计划扩大到双十万人。”昨日开幕的“ 东亚峰会 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提出了增加互派留学生规模、推进东亚国家高校之间学分转移和互认,以及在云南落地东亚国家 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年度开坛制度等3个较为具体的问题。
增加留学生互派规模
从论坛各方发言中获悉,增加互派留学生规模是各国教育部门及高校的一致愿望。
据云南农大与会代表介绍,学生非常希望到国外相应的高校进行一定阶段的学习。比如农大的学生,可以到澳大利亚的牧场中实习动物饲养。但如果双方没有签署互派留学生项目,在校学生一般没有途径出去学习,如果选择自费出去,一是费用较贵,二是学籍等问题也存在麻烦。相反,如果农大与澳大利亚方面的高校签署了互派留学生项目协议,那么农大就可选择一些学生前往澳大利亚学习,对方也可以派学生过来短期学习,住宿由双方学校解决,学生只须自己解决路费问题。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费用便宜,二是可以增长见识,三是对专业学习有帮助。互派留学生是非常受欢迎的项目。
据教育部副部长王立英在论坛上的倡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女士透露,中国已有计划,在未来10年扩大与东亚国家留学生互派规模,双方每年的留学生互派将力争达到“双十万”,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向东亚国家派出留学生10万人,东亚国家每年向中国派出的留学生规模达到十万人。在未来10年内,邀请来自东盟国家1万名青年来华参加语言、文化、体育的交流和合作。目前,东亚国家在华留学生总数有13万余人,中国在东亚国家留学生有37万人。
另外,未来10年,中国提供东亚国家政府奖学金生名额将增加到每年2千人,每年将提供200个公共管理硕士奖学金生名额。
云南也明确表示,将增加云南高校与东亚国家高校之间留学生互派规模。据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介绍,目前在滇外国留学生已达1.5万人,其中60%来自东盟国家。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表示,除了增加互派留学生规模,还将考虑增加政府奖学金学生名额和奖金资助额度。
推进学分转移和互认
教育部副部长王立英还在论坛上明确提出,加大东亚各国高等教育交流过程中,应重视推进不同国家不同高校之间“学分转移和互认”。
据出席论坛的高校代表介绍,学分转移和互认,对于学生出国学习非常重要,它意味着在两国两校之间的学习都同时被认可,并有具体的操作规范。
目前,校际学分互认,都需要通过两国教育部门的认可。今后,在学分转移和互认、校际合作项目的审批方面,路径将更加通畅和有制度保障。
希望东亚教育论坛落地云南
云南大学校长何天淳在论坛的致辞中建议,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东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一个长期的机制,实现东亚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定期会晤,以便于开展交流。
云南农大的代表也认为,无论是互派留学生或者加强科研交流合作,都需要高校之间有接触和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给予确认。罗崇敏表态,这次论坛是 东亚峰会后的首次高等教育论坛,下一步将争取论坛落户云南,每年举办一次,促进东亚各国教育的全面合作,促进西南地区加强与东亚各国教育的合作,特别是促进云南与东亚地区和国家的教育合作,促进桥头堡战略举措的全面落实。
名词解释:
东亚峰会
高等教育合作论坛
东亚峰会 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是由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0月在“第四届 东亚峰会”上倡议召开的,是各成员国在 东亚峰会框架下开展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首次尝试,主要目的是沟通交流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性倾向与计划,本次论坛探索高等教育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有效途径。(都市时报 记者杨理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