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赏识教育”之辩:治病良方还是致命毒药?

--------------------------------------------------------------------------------
点击次数:2684  发布时间:2010-10-15 16:32:59

 

  中国教育在经历了漫长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后,各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赏识教育、挫折教育、逆反教育,看得家长眼花缭乱。

  记者以“平时多用哪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还是挫折教育”为题随机对50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五成以上家长更加推崇赏识教育,但仍有部分家长表示,赏识教育用多了有副作用,比如说令孩子受不了批评等。应当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在理解赏识教育时是否存在误区?通过一场关于赏识教育的辩论,希望能让家长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用花苞的心态爱孩子,才能“说你行,你就行”

  “赏识教育”最早由周弘提出,他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被教育界引为“奇迹”,他归纳自己20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赏识教育”。他认为,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态度,在于用花苞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来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学习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生好。每一个缺点都是优点的花苞,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将来的行。”周弘说,孩子自己也有自尊心,成绩差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够进步,这种愿望甚至比父母更加强烈。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他成绩不好,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强化了他的负面情绪,往往适得其反。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周弘总结出的教育口号,然而其核心就是永远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骄傲。

  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孩子赢

  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先感到这种压力的不是年幼的孩子,而是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孩子将来不能得到好的生活……诸多的恐惧容易把人摧毁,极度的恐惧甚至会使人疯狂。在这种心态下,家长看着孩子学习就心安,其实课本下放的是小说,看到孩子玩就猫抓心似的疯狂,结果越管问题越多,越骂问题越大,越打越不像话,越逼越对立。

  面对这种普遍的心态,周弘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一个北京的孩子给她在妇联工作的妈妈留下几句话:别总说我不好,我不好是你没教好,孩子生下来都一样,我将来肯定说我孩子好。“有的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有的孩子吓死在起跑线,有的全家崩溃在起跑线上。求知本是最大的快乐,孩子却感到不尽的苦恼,上天给我们一个宝,我们却还上天一根草,愧对苍天啊。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听惯“甜言蜜语”,孩子受不了挫折

  “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都以表扬为主。现在上中学了,只要稍微一说他,他就大发脾气。”在某家教论坛上,高女士说出了她的烦恼,明明心里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有时候实在是被气得不行,不知不觉就打了孩子。这篇帖子激起了很多家长的讨论,“我们家的孩子也是,我现在不知道该表扬他好,还是批评他好。”许多家长留言。

  表扬还是批评,这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一个普遍的问题。“今天上学的孩子是吃‘巧克力’长大的,他们大都是90后出生,与曾经吃过‘窝窝头’长大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大不一样。言外之意就是说,他们这一代对家长的‘甜言蜜语’已听得多了,若任其‘吹’下去且超过一定‘度’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襄樊四中义教部的刘家喜老师说。的确,高校学生跳楼事件频频发生,也说明了“80后”、“90后”普遍心理较为脆弱,遇上一点挫折便有了轻生之念。有些专家甚至提出,3岁之前,多赏识孩子更好,3岁后,开始让孩子感受挫折更合适。

  滥用表扬,让孩子变成“两面派”

  喜欢听到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和重视格外重要。然而,表扬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滥用,则可能让孩子为了赢得表扬而刻意表现。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小宝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很乖,父母都很欣慰,因此也格外宠他。但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却来告状,说小宝抢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机。“我就想不通了,为什么在家里那么听话的孩子,在外面却是小霸王呢?”

  当记者问起小宝时,他满脸委屈:“我平时在家里好好学习,不打游戏,爸妈就会说我很乖,做很多好菜给我吃,但我又很想玩游戏。”专家解释,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不是自身需求的话,孩子的好行为依旧缺乏内在动力,会削弱孩子责任感的形成,甚至孩子会因此变成一个“小两面派”,大人看得见的时候是积极、无私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就变得自私和惰性十足。(见习记者吴敏 实习生唐蓓)

 

 


—— 信息源自: 南方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